秦武王还善于运用外交手段,为秦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他通过与齐国、越国等国结盟,共同对抗楚国和魏国 。在当时的战国局势中,楚国和魏国是秦国的主要竞争对手。秦武王与齐国达成了合作协议,共同对魏、韩形成夹击之势,断绝了两国的攻秦妄想 。同时,他又拉拢越国,利用楚、越两国之间的矛盾,实施联越制楚的策略,使楚国不敢轻举妄动 。这些外交举措,使得秦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显着提升,为秦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洛阳之行,举鼎之因
公元前 307 年,在攻克宜阳之后,秦武王的目光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这场胜利之上,他的心中有着更为宏大的目标。他深知,宜阳的攻克只是秦国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而真正的挑战和机遇还在前方。于是,他马不停蹄地率领着大军,继续向东进发,目标直指周王室的都城洛邑 。
此时的周王室,虽然早已不复当年的辉煌,在诸侯争霸的时代中逐渐沦为了一个象征性的存在,但其所拥有的九鼎,却依然是天下人心中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这九鼎,相传是夏朝初年,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而铸成 。九鼎之上,镌刻着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代表着天下一统,是王权的象征,也是天命所归的标志。自夏朝以来,九鼎历经朝代更迭,从夏朝到商朝,再到周朝,一直被视为国家的重器,承载着无数人的敬畏和向往。
秦武王此次前往周王室,表面上是为了巡视自己的势力范围,实际上,他的心中有着更为深远的谋划。他想要亲眼目睹那传说中的九鼎,更想将九鼎带回秦国,以此来宣告秦国的崛起和对天下的野心 。在他看来,拥有九鼎,就等于拥有了天下的统治权,就能够名正言顺地成为天下之主。这种想法,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野心使然,也是秦国历代国君东进梦想的延续。从秦穆公开始,东出函谷、挺进中原就一直是秦国国君们的理想,他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而秦武王,作为新一代的秦国国君,决心要将这个梦想变成现实。
当秦武王的大军来到周王畿时,周王室的君臣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他们深知,秦武王的到来绝非善意,面对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根本无力抵抗。无奈之下,周王室只能选择妥协,打开城门,迎接秦武王的到来。秦武王进入洛邑后,径直前往周室太庙,那里,正是九鼎安放的地方。当他看到那九个巨大的鼎时,心中的激动和兴奋难以抑制。他围着九鼎仔细地观赏着,赞叹不已,鼎腹上刻着的荆、梁、雍、豫、徐、扬、青、兖、冀等九字,仿佛在向他诉说着古老的历史和无尽的权力诱惑 。他指着其中刻有 “雍” 字的鼎,大声说道:“此雍州,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耳!”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和霸气,仿佛已经将九鼎视为了自己的囊中之物。在他的心中,这九鼎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他实现霸业的重要标志。他相信,只要将九鼎带回秦国,秦国就能够成为天下的中心,他也将成为真正的天下共主 。
举鼎悲剧,意外还是阴谋?
在周王室的太庙之中,秦武王望着那象征着天下九州的九鼎,内心的欲望如汹涌的潮水般澎湃。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那刻有 “雍” 字的鼎上,这个鼎代表着雍州,而雍州正是秦国的所在地。他决心要将这个鼎举起,向天下宣告秦国的强大,证明自己有能力成为天下之主 。
他先是询问身边的两位大力士任鄙和孟贲,是否能够举起此鼎。任鄙深知举鼎的危险性,且明白秦武王的好胜之心,他委婉地拒绝了,称自己无法举起。而孟贲则是个勇猛好胜之人,他不甘示弱,决定尝试一番。孟贲用尽全身力气,大喝一声,终于将鼎微微举起,离地约有半尺。然而,这已经是他的极限,放下鼎后,他累得气喘吁吁,眼眶甚至因为用力过猛而迸裂,鲜血直流 。
看到孟贲的举动,秦武王的斗志被彻底点燃。他不顾众人的劝阻,毅然决定亲自上阵。他脱掉外衣,露出强壮的肌肉,大步走到鼎前,双手紧紧握住鼎耳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猛地发力,鼎竟然真的被他缓缓举了起来。周围的人都被他的神力所震撼,发出阵阵惊叹。但秦武王并不满足于此,他想要展示自己更强大的力量,于是试图举着鼎向前走几步 。然而,这个鼎实在太重了,即便他天生神力,也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重量。就在他迈出脚步的瞬间,他的力气突然耗尽,鼎从他的手中滑落,重重地砸在了他的右脚上 。只听一声惨叫,秦武王痛苦地倒在地上,右腿胫骨当场被砸断,鲜血瞬间染红了地面。
侍从们急忙将秦武王抬回住处,秦国的太医们也迅速赶来进行救治。他们用尽了各种方法,止血、接骨、上药,但秦武王的伤势却越来越严重。到了当晚,这位年仅 23 岁的秦国国君,便气绝身亡,结束了他短暂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