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改革中,王莽还宣布禁止黄金流通,除列侯以下所持黄金者皆为非法,全都得主动到官府兑换铜钱 。然而,史书称王莽收了黄金后,却拖着不付铜钱,这无疑是公开的强盗行径,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 。同时,由于新朝发行的诸多高面额信用货币被大量伪造套利,导致货币市场紊乱,民众对新货币失去了信任,只能一概拒绝使用 。为了强制推行新货币,王莽加重了盗铸货币的罪责,一家铸钱,五家坐之,并下令禁止民间私藏铜、炭等大宗商品,从原材料上断绝盗铸 。此外,他还规定官民出入都得带上他的 “货布”,否则,旅馆不能接待食宿,关隘和渡口可以加以拘留,连公卿出入宫门时,也必须出示所带 “货布” 。但这些强制措施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混乱。
第四次币制改革发生在公元 14 年,王莽废除了大、小钱,改铸 “货布” 和 “货泉” 。“货布” 重二十五铢,值货泉二十五枚;“货泉” 重五铢,每枚值一 。然而,由于之前的货币改革已经让民众对新朝的货币失去了信心,这次改革同样未能取得成功。
王莽频繁的货币改革,不仅没有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反而使得市场秩序一片混乱,物价飞涨,民生凋敝。老百姓使用王莽铸造的货币,往往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不使用新货币,则会被以扰乱金融市场罪下狱,罚做官奴或发配边疆,导致家庭破碎,十有六七死于非命 。整个社会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民众对王莽政权的不满也日益加深,为新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
(三)其他改革措施
王莽的改革举措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除了土地制度和货币制度改革外,他还在官制、教育、奴婢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
在官制改革方面,王莽依据《周礼》的记载,对中央和地方的官制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和变革 。他将官员分为九品,每品又分为上、中、下三等 。同时,更改了许多官职的名称和职责,试图建立一个更加完善和高效的官僚体系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改革却引发了诸多问题。由于改革过于复杂和频繁,导致官员们对自己的职责和权力范围感到迷茫,行政效率低下 。此外,王莽在选拔官员时,往往过于注重出身和关系,而非才能和品行,这使得官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庸才和腐败分子,政治腐败现象愈发严重 。
在教育改革方面,王莽设立了太学,招收学生学习儒家经典 。他还增设了五经博士,负责教授五经,试图通过教育来培养更多的人才,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 。为了推广儒家思想,他还下令在全国各地兴建学校,传播儒家文化 。然而,由于当时的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不足,这些改革措施并没有取得显着的成效 。许多学校只是徒有其名,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质量 。此外,王莽的教育改革过于注重儒家经典的传授,忽视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
在奴婢制度改革方面,王莽下令将奴婢改称为 “私属”,禁止买卖 。他认为奴婢制度是社会的一大弊端,严重侵犯了人权,因此试图通过改革来废除这一制度 。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对人权和平等的关注,具有进步意义 。然而,由于奴婢制度在当时已经根深蒂固,涉及到众多地主豪强的利益,因此改革遭到了强烈的抵制 。许多地主豪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仍然暗中买卖奴婢,使得改革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 。此外,王莽并没有为奴婢提供切实可行的出路和保障措施,导致许多奴婢在失去了原有的主人后,生活陷入了困境,反而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
王莽的这些改革措施,虽然出发点是好的,旨在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社会的公平与稳定,但由于改革过于激进,缺乏对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和充分考虑,加上执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最终导致了改革的失败,使得新朝陷入了更深的危机之中 。
穿越者的 “铁证”
(一)游标卡尺的惊现
1992 年 5 月,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县甘泉乡的一座东汉早期砖室墓中,一件锈迹斑斑的青铜器出土,一经亮相,便震惊了考古界和历史学界,它就是新莽铜卡尺 。这把青铜卡尺由固定尺和活动尺等部件构成,固定尺通长 13.3 厘米,固定卡爪长 5.2 厘米、宽 0.9 厘米、厚 0.5 厘米 。固定尺上端有鱼形柄,长 13 厘米,中间开一个导槽,槽内置一个能旋转调节的导销,循着导槽左右移动 。在活动尺和活动卡爪之间接一个环形拉手,便于系绳或抓握 。当两个爪相并时,固定尺与活动尺等长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