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缓缓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身处一片云雾缭绕的山林之中,四周静谧得只能听到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远处,一座古朴的茅屋若隐若现,茅屋前,一位身着白色长袍的老者正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他的到来。 刘伯温心中一动,他隐隐感觉到,这位老者就是他苦苦追寻的诸葛亮。
他快步走上前去,来到老者面前,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说道:“晚生刘伯温,久仰诸葛先生大名,今日特来向先生请教。” 老者微笑着还礼,他的笑容如春风般和煦,让人感到无比温暖。刘伯温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诸葛亮,只见他面容清癯,眼神深邃而明亮,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他头戴纶巾,身披鹤氅,衣袂飘飘,宛如仙人下凡。那纶巾是用青色的丝绸制成,上面绣着精致的图案,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更增添了几分儒雅之气。鹤氅则是由白色的羽毛制成,质地轻盈,散发着淡淡的光泽,仿佛是天上的仙衣。
诸葛亮开口说道:“刘先生不必多礼,我已知晓你的来意 。”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诸葛亮接着说道:“当前局势虽复杂,但并非无解。对外,可采取分化瓦解之策,联合北方各部族中与元朝残余势力有矛盾的势力,许以利益,让他们相互争斗,从而削弱元朝残余势力的力量。同时,加强边境防御,修筑堡垒,训练精锐骑兵,以应对其侵扰 。对内,整顿吏治是关键,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选拔正直清廉的官员负责,严厉打击贪污腐败行为,制定严格的律法,对贪污者严惩不贷 ;至于经济,鼓励开垦荒地,减免农民赋税,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
刘伯温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点头称是,心中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他没想到,诸葛亮虽身处千年之前,却对如今的局势有着如此深刻的洞察和精准的分析,提出的计谋更是切实可行,切中要害。 两人又交谈了许久,诸葛亮对每一个问题都给出了详细而独到的见解,让刘伯温受益匪浅。
不知不觉中,天色渐亮,刘伯温只觉一阵眩晕,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祭坛之上,刚才的一切仿佛只是一场梦 。但他清楚地记得梦中诸葛亮所说的每一句话,那些话语犹如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
计谋生效与局势扭转
回到现实的刘伯温,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将梦中诸葛亮所授计谋详细地向朱元璋禀报。朱元璋听后,大为惊叹,对刘伯温所言深信不疑 ,当即下令按照这些计谋行事。
在对外方面,明朝的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和诚挚的诚意,前往北方各部族。他们与那些对元朝残余势力心怀不满的部族首领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向他们阐述了联合抗元的利害关系,并许以土地、财物等诸多利益。这些部族首领们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与明朝联手 。一时间,元朝残余势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在北方边境的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明朝这边,则趁机加强了边境防御工事的修筑,一座座坚固的堡垒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矗立在边境线上,成为抵御外敌的坚固屏障。同时,明朝还从各地选拔精锐士兵,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他们日夜操练,武艺高强,随时准备应对元朝残余势力的侵扰。
在对内方面,朱元璋果断设立了专门的监察机构,这个机构拥有独立的监察权力,直接对皇帝负责。刘伯温亲自参与了监察官员的选拔工作,他精心挑选了一批正直清廉、不畏权贵的官员,这些官员们怀着满腔的热血和对国家的忠诚,投身到整顿吏治的工作中。他们深入到各级官府,明察暗访,一旦发现贪污腐败行为,绝不姑息迁就,立即依法严惩。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有一大批贪污腐败的官员被查处,他们或被罢官免职,或被关进大牢,甚至有的被处以极刑 。这一举措犹如一场狂风暴雨,席卷了整个官场,让那些心存侥幸的官员们心惊胆战,不敢再轻易触犯法律。
为了鼓励开垦荒地,明朝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于主动开垦荒地的农民,给予他们一定期限的赋税减免,还提供种子、农具等生产资料的支持。同时,政府还组织人力物力,大力兴修水利工程,疏浚河道,修建堤坝,改善农田灌溉条件 。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原本荒废的农田逐渐被开垦出来,种上了各种农作物,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随着粮食产量的不断提高,百姓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国家的经济也开始复苏和发展。
在刘伯温的精心谋划和组织下,在全体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朱元璋所面临的难题逐渐得到了解决。元朝残余势力被成功削弱,边境地区恢复了和平与安宁,百姓们能够安心地生活和生产;吏治得到了有效的整顿,官场风气焕然一新,政府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政令能够顺利地推行;经济也逐渐走上了正轨,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为明朝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