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听闻不空的德行与能力,便派人将他接到灵武。在灵武,不空为肃宗举行灌顶仪式,还献上自己翻译的《仁王护国般若经》,劝肃宗“以仁治国,以佛护民”。肃宗对不空极为信任,不仅封他为“为国开堂灌顶国师”,还让他参与朝政议事——不空曾建议肃宗“轻徭薄赋,安抚流民”,这些建议被肃宗采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战乱带来的民生危机。此后,唐代宗即位,对不空的礼遇更甚,不仅将大兴善寺作为他的常驻寺院,还赐给他“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的谥号(生前赐谥,极为罕见),让他成为唐代僧人中地位最高者之一。
战乱平息后,不空更加专注于密宗的传播与经典的整理。他意识到,密宗要在中国长久流传,必须有系统的仪轨与理论体系,因此他在翻译经典的同时,还撰写了《金刚顶经义诀》《菩提心论》等着作,阐释密宗的核心思想——比如“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强调修行者应兼具慈悲心与智慧,通过密法的修行达到解脱。这些着作不仅让中国僧人更深入理解密宗,也为后来密宗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大历九年(公元774年),不空在长安大兴善寺圆寂,享年七十岁。唐代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文武百官与僧俗百姓纷纷前往吊唁,送葬的队伍长达数十里,可见他在当时的影响力。不空圆寂后,他的弟子们继续传播密法,让密宗在中唐时期达到鼎盛,成为与禅宗、净土宗并列的重要宗派。
不空的一生,不仅是一部个人的修行史,更是一部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见证史。作为天竺裔僧人,他将天竺密宗的完整体系传入中国,通过译经、弘法、培养弟子,让密宗在中国落地生根;同时,他又结合中国的文化语境,对密法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易被中国人接受——比如他在弘法时,会引用儒家的“仁政”思想来阐释佛教的“慈悲”,让皇室与士大夫更容易理解密宗的价值。这种文化融合的智慧,让不空成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典范。
不空的影响还远及东亚。他的弟子惠果传法给日本空海,空海回国后创立的真言宗,至今仍是日本佛教的重要流派;朝鲜半岛的僧人也曾前来中国学习不空所传的密法,将其传入朝鲜,形成了朝鲜的密宗(台密)。可以说,不空所奠定的唐密体系,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佛教,更塑造了东亚佛教的格局。
如今,在西安大兴善寺、洛阳广化寺等地,仍能看到纪念不空的遗迹;在日本真言宗的寺院中,不空也被尊为“祖师”,每年都会举行纪念法会。这位跨越山海而来的天竺裔高僧,虽已圆寂千年,但其所传的密法与精神,仍在继续影响着后世。他用一生证明,佛法无国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能够创造出超越时代的价值——这正是不空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