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九的瞳孔骤然收缩,十指如飞,在军用笔记本那被磨得发亮的键盘上敲出一片残影。
战术指挥车内,冰冷的空气仿佛凝固,只有数据流瀑布般刷过屏幕的幽绿光芒,映在他布满血丝的眼底。
“重建模型!放弃常规信号追踪,切换到蓝晶共振频谱分析!”他的声音沙哑而急促,像一头被逼入绝境的困兽,“它就算碎成粉末,核心的能量波动模式也不会变!给我调出旧城区所有管网的三维结构图,精度要到厘米级!”
命令下达的瞬间,屏幕上的混乱数据风暴迅速被一条条清晰的蓝色脉络取代。
那股曾一度消失的低频脉冲,虽然已经彻底撤离了雷达站的监控范围,却在庞大的城市地下排污管网中,留下了一道道极其微弱、断断续续的共振残迹。
它们就像有人在黑暗中奔跑时,从身上不慎泼洒出的荧光液,勾勒出了一条蜿蜒曲折的逃逸路线。
路线的终点,是一个被标记为“中央食堂”的巨大地下建筑。
林九迅速调取了该区域的详细资料,信息在屏幕上一一弹出。
中央食堂,位于旧城区地下三层,前身是战时建立的紧急粮食储备中心。
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墙体厚达三米,内部结构简单,四面环墙,仅在北侧保留了一条狭窄的车辆进出通道。
一个天然的囚笼,一个完美的围猎场。
“它不是在逃。”一直沉默不语的陈牧,死死盯着车载热成像图上那个正在缓慢汇聚、不断壮大的光斑,声音低沉得如同来自深渊,“它是在搬家。把我们当成了新的食材,准备……开席了。”
光斑的核心温度正在以一种非自然的速率攀升,显然,那个由菌丝构成的意识聚合体正在那里重构自己的巢穴。
“头儿,这不对劲。”负责检查装备的赵雷放下手中的高爆燃烧弹,粗糙的手指摩挲着枪身上冰冷的纹路,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我们只有三个人。从热成像来看,对方的生物质总量至少是雷达站时的三倍以上,很可能已经形成了更稳定的意识聚合体。现在硬闯,跟往绞肉机里跳没什么区别。”
陈牧没有直接回答他的质疑,反而转过头,漆黑的眸子在昏暗的车厢里闪着令人心悸的光。
“赵雷,你还记不记得,上次在雷达站,我们用假灶台的音频信号把它引出来,当音频中断,灶火熄灭时,系统最后循环播放的是什么声音?”
赵雷愣了一下,随即陷入回忆。
他是一个出色的战士,对战场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忆犹新。
几秒钟后,他的脸色变得有些古怪:“……是摔碎碗碟的声音,夹杂着女人的争吵,还有一个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喊,喊着‘我再也不吃了’。”
“没错。”陈牧点了点头,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那个时候,我们在用‘家庭破裂’的场景否定它的存在意义,激怒它,逼它现身。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他从腰间的战术枪套里拔出那把饱经风霜的M1911手枪,熟练地拧开握把侧面的一颗伪装螺丝,从内部抠出了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微型芯片。
“我们要反过来,让它相信,有人回家吃饭了。”
那块芯片,是系统在分解一批报废的军用通讯器时,被林九意外发现并改造的“声纹缓存模块”。
它原本用于记录战场环境音以供后期分析,现在则成了一个可以循环播放三十秒内任何真实录音的完美诱饵。
陈牧将芯片接入林九的电脑,调出了一段之前任务中录下的音频。
那是他们从一个被菌丝污染的避难所里救出一个幸存者时,那个男人抱着失散多年的女儿,哽咽着认错的声音。
“林九,把这段音频倒转七秒,切掉哭腔最重的那部分。”陈牧的手指在屏幕上划动,精准地定位到音频波形图的某一节点,“然后,混入一声非常轻微、带着一丝欣喜的笑声,再叠加上一句含糊不清的童声——‘爸,我饿了’。”
林九的眼睛瞬间亮了,他立刻明白了陈牧的意图。
这不是为了制造一个天衣无缝的骗局去欺骗一个拥有智慧的敌人。
他们的目标,是那个刚刚建立起脆弱情感反馈机制、只会模仿和学习的聚合体。
它对“家”的理解,还停留在最原始、最表层的声音和情绪碎片的拼接上。
这段似是而非、充满了情感矛盾却又指向“亲子重逢”与“开饭”的音频,足以激活它那套混乱的逻辑,让它将全部的计算力和生物质,都投入到模拟一个“温馨的待客场景”中去。
“我们不需要全员突入。”林九一边飞速操作,一边补充道,“只需要一个人,携带这个响铃装置,潜行到食堂正上方的通风井。定时播放,就能让它误以为‘家庭成员’即将回归,从而将防御性的菌丝结构,转变为服务性的‘后厨’结构。”
真正的杀招,根本不在他们三个人身上。
而在那些由陈牧亲手改装,并早已通过地下水路秘密部署在旧城区各个角落的“罐头”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人在末世开局一把枪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人在末世开局一把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