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藏,我就帮你藏得更深。”他低声自语,指尖按下确认键。
屏幕上,那个代表着陈牧位置的红点,彻底消失在一片乱码的海洋中。
哨站的铁匠铺内,炉火通明了一夜。
然而,连日的赶工让那台老旧的鼓风机不堪重负。
清晨时分,伴随着一声刺耳的崩裂声,连接风箱的皮带彻底断成了两截。
炉温骤降,刚刚熔化的铁水瞬间开始凝滞。
“快!找东西替上!”赵雷亲自上阵,急得满头大汗。
众人翻遍了整个废料堆,也找不到尺寸和韧性合适的替代品。
眼看一炉珍贵的铁水就要报废,所有人都心急如焚。
第二天拂晓,当疲惫不堪的赵雷再次来到铁匠铺门口时,却猛地愣住了。
门口静静地摆着一副全新的传动装置。
它由一段旧摩托车的链条和几层加厚的帆布带拼接而成,结构异常精巧,每一个铆钉的角度、每一处链条的咬合都堪称完美,既保证了强度,又兼顾了柔韧性。
赵雷走上前,用粗糙的手指抚过那熟悉的铆接角度,他喃喃自语:“老办法……新活法……”
镇子外,废弃的水泵房内,陈牧停下了手中的活。
他借着昏暗的光线,将一枚擦拭得锃亮的.45口径弹壳,轻轻放在了工作台的一角。
这是他仅存的那枚认证弹残片,他没有分解它,也没有用它做任何事,只是让它静静地待在那里。
在他的面前,一个由发电机线圈和卡车钢板弹簧改造的简易电磁锤,正一下下地精准敲击着一块薄薄的簧片。
他正在尝试压制一种新型的、非火药推进的击发结构。
这里很安全,雨水收集系统能过滤出足够的饮用水,而老鼠和昆虫,则是他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哨站里,孩子们拿着各式各样的“陈爷爷枪”,正在桥头演练着他们自创的守桥战术。
那个左手残疾的少年,因为无法将手中的木枪握稳,被推举为“指挥官”。
“向左!向左射击!”他用尽全力喊道,挥舞着手中的木枪。
一个高个子男孩却不屑地撇了撇嘴:“切,一个连枪都打不响的指挥官,指挥我们有什么用!”
另一人也跟着起哄:“就是!你的枪连个响声都没有!”
少年涨红了脸,想反驳什么,却在争执中不小心将手中的木枪撞在了桥墩上,只听“咔嚓”一声,精心打磨的枪身应声而断。
他愣愣地看着断成两截的“武器”,周围的嘲笑声仿佛利箭,刺得他体无完肤。
他猛地将断木摔在地上,蜷缩到墙角,瘦弱的肩膀不停地颤抖。
当晚,一道黑影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孩子们的宿舍。
陈牧捡起那支断裂的木枪,借着月光,用一把小小的刻刀,在断裂的内部,刻入了一道极其精密的微型导槽,并在另一端安装了一个由弹簧钢片改造的卡榫。
第二天清晨,那少年在床头再次看到了自己的枪,它被人用麻绳巧妙地捆扎了起来,虽然伤痕累累,但看起来更加坚固了。
他下意识地握住枪柄,手指习惯性地向后拉动滑块。
“咔嗒!”
一声清脆、悦耳、充满机械质感的声响,在寂静的晨光中骤然响起,如同真枪上膛待发。
少年瞪大了双眼,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再次拉动,又是一声“咔嗒”!
他猛地抬起头,迎着朝阳,第一次挺直了因自卑而佝偻的脊背。
三天后,一封匿名的纸条被悄悄放在了林九的办公桌上。
上面没有署名,只有一行打印的字:“桥北第三根电线杆,挖三尺。”
林九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没有声张,独自一人来到了纸条上所说的地方。
掘开半融的冻土后,一个密封的陶罐露了出来。
罐子里没有武器,没有情报,只有一本用防水油布包裹的手绘图册。
图册的封面,是用木炭写下的一行大字——《非动能武器基础构造十二讲》。
林九的手指颤抖着翻开扉页,上面是陈牧那熟悉的、刚劲有力的字迹:“恐惧需要声音,但力量不必来自爆炸。”
这……这是陈牧送来的!
是他对“熄火令”的回应!
是送给这个新世界的……另一条路!
林九猛然抬头,望向远处陈牧可能藏身的水泵房方向。
雪地上空无一人,只有一串被风吹乱的鸟爪痕迹,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
他激动地将图册翻到最后,准备立刻扫描备份。
然而,就在最后一页,他的目光凝固了。
一页白纸上,只夹着半张烧焦的照片。
照片的背景模糊但可辨认,正是那座早已废弃多年的高山气象站!
而在照片的右下角,一个猩红色的数字时间戳,像一道烙印,死死地刻在那里——
“黑月事件前72小时”。
喜欢人在末世开局一把枪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人在末世开局一把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