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年十一月二十,细雪初晴,京郊十里亭的晨光穿透薄雾,将明黄色龙旗染得格外鲜亮。秦良玉率领的队伍踏着残雪而来,两千白杆兵挺矛列阵如墙,身后八千岳家兵则持枪肃立如松 —— 他们青布短打外罩薄甲,枪杆上 “靖忠” 二字在晨光里泛着冷光,甲胄上未融的霜粒随步伐轻晃,却压不住历经战阵的沉毅气场。
此前黑石寨一战,被俘的流匪在审讯中抖着身子吐了实底:“是…… 是东林党的周大人派来的人!给俺们送粮送刀,只说拦住秦将军的队伍,不让你们入京…… 俺们哪知道,将军手下还有这么能打的弟兄!” 再多问,流匪们便支支吾吾说不出更多 —— 他们不过是拿了好处的乡野流民,连周大人的全名都叫不清,更不知东林党背后的盘算。秦良玉听后,只让人将愿返乡的流匪登记造册、遣送原籍,愿参军者编入后备营,自己则带着主力继续往京城赶。
队伍刚转过山道,就见十里亭前旌旗如林 —— 崇祯皇帝朱由检竟亲自率文武百官在此等候!他身着常服,腰间束着明黄玉带,快步迎上前时,目光先落在秦良玉银甲上的战痕,又扫过队伍中 “靖忠” 旗号,声音里藏着难掩的激动与感慨:“秦将军,朕盼你久矣!当年你率白杆兵北上勤王,解京师之围,一身征袍染血仍不退;后来回守巴蜀,又拒闯匪、保乡梓,让西南百姓少受多少兵祸!如今你再从巴蜀起兵,斩罗虎、破黑石寨,一路闯过多少阻拦才到京城 —— 这万里征途,你走的每一步,都是为大明撑着一口气啊!”
秦良玉翻身下马,单膝跪地行礼,甲胄碰撞声在亭前格外清晰:“臣秦良玉,不过是尽武将本分。大明的百姓还在受苦,后金与闯匪还在作乱,臣便一日不敢卸甲,一日不敢忘忠!” 她顿了顿,侧身引过身后的岳承嗣,补充道:“陛下,臣在偃师途中,偶遇这位壮士 —— 他是岳武穆六世孙岳承嗣,麾下八千部众,多是岳家军旧部后裔,人人精通先祖传下的背嵬军、游奕军、踏白军战法,尤其是背嵬军的陌刀斩马术,更是代代相传。此前他率部守寨护民,得知臣要入京勤王,便主动归附;黑石寨一战,正是他以背嵬军为锋、游奕军包抄,才一举破敌。臣未及奏请便收编部众,还望陛下恕罪!”
岳承嗣立刻上前,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声音铿锵如铁:“末将岳承嗣,愿承先祖‘精忠报国’之志,率背嵬、游奕、踏白旧部,为大明抗金平闯,万死不辞!”
朱由检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骤然亮起,快步走到岳承嗣面前,指尖轻轻触碰到他腰间 “岳” 字令牌,语气满是惊喜:“背嵬军!朕只在史书中见过岳家军此等锐旅,今日竟能得见其后裔!将军为大明寻来这般忠勇之师,哪是请罪,分明是天大的功劳!” 说罢,他转向内侍,吩咐道:“取朕早已备好的诗卷来!”
片刻后,内侍捧着一卷绫锦装裱的诗轴上前,朱由检亲手接过,递到秦良玉面前,语气郑重:“朕感念你一生忠勇,早几日便想起昔年为你题诗的心境,特意誊抄了一首,今日赐你 —— 这首诗,既是赞你当年的战功,更是敬你如今的坚守与这份意外之喜!” 说着,他轻声吟诵起来,字句间满是敬意:“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吟诵罢,他补充道:“昭君出塞是为和亲,而你出阵是为保国,如今还为大明带来岳家三强军法,这大明的安稳,有你大半功劳!”
秦良玉双手接过诗卷,指尖触到绫锦的纹路,眼眶微热:“臣谢陛下恩典!定以这首诗为念,誓死守护大明河山,不负陛下所托!”
此时,朱由检转向百官,高声宣布:“朕封秦良玉为忠贞侯,授忠武大将军,正二品衔!掌京畿兵马,统五大营、三千营与神机营,全权负责京畿防务整肃,军中人事、粮草皆由其做主,若有阻挠者,以军法处置!” 满朝文武虽有私议,却无人敢反驳 —— 秦良玉的功绩摆在明处,这份封赏实至名归。
随后,朱由检又走到岳承嗣面前,目光扫过他身后肃立的岳家兵,朗声道:“岳家后人,承先祖三强军法,护民勤王,有忠勇之风!朕暂封你为破虏校尉,正五品衔 —— 非是朕薄待,实因军功需凭战阵累积。今命你统领原部八千人马,扩充为‘靖忠营’,归入京畿兵马序列,仍以背嵬、游奕、踏白三军编制整训,待日后立了战功,再行升赏!”
岳承嗣重重叩首,声音愈发坚定:“末将谢陛下隆恩!定以背嵬军之锐、游奕军之迅、踏白军之警,练出能战之师,以战功证忠心!”
紧接着,朱由检又对秦良玉道:“京畿诸营久疏战阵,冗员繁多,更有蛀虫克扣军饷、倒卖粮草。朕准你以麾下一万军马为基,裁撤五大营、三千营与神机营中的无用之人,再从流民与猎户中招募精壮 —— 将白杆军扩至两万,靖忠营也可择优选补,务必让岳家三强军法,在京畿落地生根!” 秦良玉躬身领命,声音坚定:“臣定不负陛下所托,整肃京畿兵马,守好大明门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