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第1-44章完整详细章节总结
第一部分:大明危局与双线破局(第1-22章):重生挽局与铁血勤王
一、核心主线
以崇祯帝重生挽局与秦良玉北上勤王为双核心,串联“京师党争制衡”与“地方铁血抗敌”两大脉络——崇祯帝携前世记忆独自复盘亡国教训,肃清东林党、整饬弊政,召忠良抗闯军/后金;秦良玉率白杆兵弃蜀北上,经多场恶战扫清追兵,为驰援京师奠基,凸显“大明未亡,忠勇为基”的抗争底色。
二、关键阶段与核心事件
(一)重生筑基,内整外防(第1-7章):崇祯帝的破局铺垫
1. 定策整饬内外(1-4章)
崇祯帝重生后,独自复盘亡国教训,定下“先整外戚、再固军权”策略:处置国丈周奎(流放支系、抄家充军饷),周皇后主动为家族担责;为精简后宫、杜绝外戚干政隐患,将无子嗣嫔妃遣散出宫,按原品级封“乡君”或“县主”,每年赐100-300担禄米保障生计,同时晋封有子嗣嫔妃、安抚宗室;太和殿博弈中,借太祖画像与忠良(张维贤、梁廷栋)压制东林党发难,初显制衡之术。
2. 应对多线危机(5-7章)
面对陕西流民、张献忠截漕运、后金扰边,崇祯帝从内库拨银35万两,令王承恩派东厂暗桩查粮囤、监控京营;张维贤清京营1.2万空额,整训3000能战兵、编2000“护粮民壮”;封孙承宗为“陕西侯”守西安,秦武、沈锐率80人设局全歼后金200探子(仅余3人),印证基层忠勇。
(二)死守突围,党逆初显(第8-14章):地方抗敌与京师暗险
1. 密报传递与百姓护忠(8-10章)
闯军围堵夺密报,秦武分兵诱敌、舍命断后战死,沈锐携陈七突围;溪头村村民(张老栓、黄四娘等)冒死救助,全村遭屠,陈七断臂护密报后牺牲;沈锐携村仅存者抵西安,递上关键情报,支撑西安抗敌。
2. 西安抗敌与东林谋逆(11-14章)
孙承宗在灞桥设伏,百姓送粥缝甲,西城保卫战中17岁小兵狗剩、王副将等战死;李自成率三万精锐围陕西城时,崇祯帝命英国公张维贤率京畿兵马驰援,行至洛阳遭东林党人周延儒(时任洛阳副将吴奎上司)以“核验防谍”阻拦,吴奎察觉周延儒通敌(截粮饷、传城防情报),兵变杀周延儒后开城迎张维贤,解西安之围;东林党密谋“南北夹击”(李邦华联边军拥瑞王逼宫、钱谦益通敌),崇祯帝得密报后暗中布局,为召秦良玉埋下伏笔。
(三)召勇勤王,北上血战(第15-22章):秦良玉的铁血驰援路
1. 西安决战与召将勤王(15-17章)
闯军轰西安西城,孙承宗率乡勇反扑,援军至后闯军撤兵;崇祯帝召秦良玉弃石柱入京,承诺追封其子;秦良玉年过花甲仍城头厮杀,接诏后率白杆兵喊出“护陛下!保大明!”,踏上巴山小道,洪承畴清京营东林眼线为援军铺路。
2. 巴山秦岭四战破敌(18-21章)
- 巴山一线天阻击战(18章):秦良玉提80斤双剑,率2000白杆兵分兵(马万年夺崖顶弩阵、自身守山道),击溃东林党勾结的3万匪寇,折损700人后继续北上。
- 黄河渡口断后(19章):为护300伤兵渡河,率100精锐入山林且战且退,引罗虎2000骑兵+2万溃兵追向西安方向,借山地优势牵制敌军。
- 秦岭三战阻敌(20章):以“血引山君、火燎蚁巢、崖壁引蜂”战术,凭80精锐拖垮罗虎追兵,虽剩60人仍坚守,打乱敌军节奏。
- 落木河破营(21章):率70精锐借天然坝溃坝冲营,破罗虎近万残兵营垒,收降1500溃兵,杀马犒军后遣探追罗虎。
3. 黑沼谷终局围歼(22章)
秦良玉封死误闯黑沼谷的罗虎残部,以顺口溜攻心促使溃兵倒戈;罗虎疯扑秦良玉被斩,300亲兵或降或灭,白杆兵最终收编1930名溃兵(收拢4000人→2000遣返洛阳务农→筛除70人),计划赴洛阳汇合,北上之路再无阻碍。
第二部分:勤王会师与京师肃逆(第23-28章):合兵抗敌与整肃朝纲
一、岳家寨合兵(第23-24章):忠良聚首,战力整合
1. 偃师探寨与武试定心(23-24章)
崇祯十年十一月,秦良玉率部(2000白杆兵+1930名收编溃兵)行至河南偃师,探骑报前方20里有“岳家寨”(岳武穆六世孙岳承嗣所建);秦良玉命马万年率主力休整,自领10名精锐探寨。岳承嗣因父被东林党诬陷致死,不信“英雄虚名”,提出以武试定归心——用岳家“沥泉枪”(杀招“直捣黄龙”“梨花三叠”“回马枪”)与秦良玉双剑战至30余合,最终单膝跪地认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