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玉薇猛地抬头,脸上的傲气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几分坚定:“娘娘,臣女愿去!家父常说‘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臣女虽为女子,也该为大明出份力!往日里读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今日也该亲眼去看看!” 她说着,把诗集递给身后的侍女,眼神里没了往日的娇气。
李明月也收起了张扬,扬声道:“娘娘,臣女也去!臣女马术好,能去粮道上巡查,防着有人劫粮!那些劫粮的毛贼,臣女一鞭子就能抽服!” 她说着,拍了拍腰间的鞭子,多了几分英气。
王疏影也抬起头,声音虽轻却坚定:“臣女愿去,臣女识文断字,可帮黄四娘姑娘记账、调度人手。往日里读的书,也该用在实处了。”
其余几位随行的千金也纷纷应声:“臣女愿去!”“臣女也去!”
周皇后见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好!你们都是大明的好姑娘!本宫给你们拨两百名家丁护院,再带河南刚收的粮草五千石,即刻启程去潼关。记住,到了那里,要听黄四娘的调度,不可再摆京中小姐的架子。粮道通了,西安才能守得住,流民才能安稳过日子,大明才能稳得住。”
“臣女遵旨!” 众人齐声应和。
不多时,十辆粮车整装待发。温玉薇换了身耐磨的青布裙,卸了钗环,手里捧着账本,跟着黄四娘派来的向导学认粮草;李明月仍穿着劲装,却把赛马的鞭子换成了防身的长刀,正检查护院的兵器;王疏影则抱着一叠空白文书,在粮车上写起了调度清单。她们翻身上马时,阳光正好洒在身上,往日里 “不食人间烟火” 的京圈千金,此刻竟多了几分巾帼的英气。
銮驾上,周皇后望着她们远去的背影,轻声对春桃道:“你看,这些孩子长大了。大明的希望,不仅在前线的将士,也在这些愿意蜕变的儿女身上。” 春桃点点头,目光追着那支粮道队伍,仿佛能看到潼关粮道通畅、西安城楼上飘起大明龙旗的那一天。
陕境前线:捷报传军营,将士盼驰援
此时的子午谷军营,岳承嗣已收到京师快马传回的消息 —— 封骠骑大将军、立岳家军、赐 “精忠报国” 大旗,还有诸将的封赏。传令兵站在中军大帐前,高声念着圣旨,将士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连正在修补甲胄的士兵都停了手,竖着耳朵听。
“…… 封马万年为明威将军,任白杆营副统领!”马万年正握着刚磨好的长枪,闻言猛地挺直脊背,眼眶瞬间红了 —— 他想起母亲秦良玉教他的第一句枪法口诀,想起叶飞将军教他的岳家枪,想起岳承嗣在战场上喊的 “万年,变招!”,声音带着哽咽:“娘,儿子没给您丢脸!”
“封杨峥为宣威将军,任白杆营统领!赐梨花枪!”杨峥接过内侍送来的长枪,枪杆上刻着 “杨” 字,他抬手抚摸着枪杆,想起祖父说的 “杨门儿郎,当为家国而战”,单膝跪地:“末将定不负陛下,不负杨门!”
岳安四将、张锐、牛犇、王擎也纷纷领了封赏,游奕骑的士兵围着岳安,高声喊:“岳统领,以后咱们就是岳家军的人了!跟着您杀闯贼、杀后金!” 北卫军的士兵则举着陌刀欢呼:“王统领,陛下赏了先祖战旗,咱们得让北卫军的名声传遍大明!”
岳承嗣站在大帐前,看着眼前的景象,抬手按住腰间的龙渊刀 —— 刀鞘上的游龙纹在阳光下泛着光,他想起崇祯在圣旨里写的 “精忠报国,朕与你共守大明”,声音沉稳却有力:“弟兄们!陛下信任咱们,百姓盼着咱们!三日后,咱们驰援西安,与孙承宗老将军汇合!西安守住了,陕境就稳了;陕境稳了,大明就有希望!”
“守住西安!护我大明!” 将士们齐声呐喊,声浪在子午谷里回荡,震得远处的树枝都晃了晃。营外,周皇后派去的粮道队伍正朝着潼关奔来;营内,士兵们已开始收拾行装,甲胄碰撞声、战马嘶鸣声、兵器打磨声混在一起,成了陕境最振奋人心的声音。
三日后,岳家军的 “岳” 字大旗在子午谷升起,旗面上的 “精忠报国” 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岳承嗣勒马立于阵前,身后是 2.9 万将士,他们朝着西安的方向,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 一场新的血战,已在陕境的暖阳里,悄然拉开了序幕。
喜欢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