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上前一步,亲手扶起她,语气温和:“忠贞侯起身吧,大明还需你撑着。”
随后,崇祯的目光转向温体仁,见他手中仍紧紧攥着那本泛黄的赈灾账册,账册边角已被反复翻看磨得卷起。“温体仁,你自万历二十六年入朝,至今已三十余载,历任翰林院编修、礼部侍郎、户部尚书,每一步都走得清正扎实,今日朕亦令史官为你立传,明你功绩。”
“你在翰林院时,主持修订《神宗实录》,剔除不实记载,补全万历年间赈灾、治河史料,为后世治史留下凭据;任礼部侍郎时,整顿科举舞弊,制定‘乡试糊名、会试监考’新规,三年内查处舞弊官员十余人,让寒门士子有了出头之路;任户部尚书期间,更显理财之才 —— 崇祯八年,国库空虚,你核查各省赋税,查出江南织造局拖欠税银十五万两,力促追缴入库;崇祯十年,你查江南盐税贪腐,从账册蛛丝马迹中揪出贪墨官员十二人,追回赃银二十万两,补填国库亏空;今岁河南大旱,六十万流民涌入开封,你主动请命赴河南赈灾,先在开封设粥棚三十处,后扩至五十处,每日亲自查验粥米厚薄,又督垦荒田两千亩,给流民分种子、教耕种,最终安置三十万流民,无一人饿死。你不仅是朝堂重臣,更以儒家‘仁政’为纲,收拢天下士子之心,如今已是儒林公认的领袖,朕信你能以仁心护大明民生。”
崇祯顿了顿,继续道:“今任你为内阁次辅,掌户部、刑部,主理天下赋税与刑狱。你素来清廉,原赐的‘清正廉明’朝服最合你身,无需新赐锦袍,望你日后仍守这份初心,以儒家仁政辅朕,护大明百姓安康。你的功绩,史官亦会详细记入列传,为他日入明凌阁、论功追封留据。”
温体仁双手捧着账册,躬身叩首,额头触到金砖:“臣温体仁,谢陛下知遇之恩!臣定以儒家仁政为纲,清赋税、安百姓、平刑狱,绝不辜负陛下信任,更不负天下士子所望!”
接着,崇祯的目光落在洪承畴身上,见他身着青色朝服,腰系旧玉带,却立得笔直如松,自带一股军旅沉稳之气。“洪承畴,你万历四十四年中进士,初任刑部主事,后因熟知边事,调任陕西布政使司参政,这些年你在边地的功绩,朕亦令史官一一记录,为你立传。”
“你任陕西参政时,陕西流寇四起,你率部围剿,首创‘剿抚并用’之策,半年内平定陕西南部流寇,招抚流民五万余人;天启七年,后金犯辽东,你自请赴边,任蓟辽总督,整训边军两万,淘汰老弱、严练阵法,仅用一年便将边军打造成可战之师,后率军收复被后金占领的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城,史称‘永平大捷’,那是后金入塞以来,我大明少有的大胜;崇祯十年,你调任京畿总督,统领京畿防务,上任第一件事便是清剿东林党眼线,查出暗中通敌的官员五十余人,悉数查办,为靖忠营扩编扫清障碍;子午谷一战,你提前从河北、山东调粮十万石,在沿途设十二处粮站,安排骑兵护粮,确保岳家军行军途中无断粮之忧,此战能胜,你筹粮之功不可没。”
崇祯语气渐添赞许:“如今内阁已满,朕虽不能纳你入阁,却知你功绩足以封爵。今封你为‘镇边侯’,赐雄狮纹锦袍与嵌四颗玛瑙的玉带,许你入阁议事,仍掌兵部事兼护京畿防务 —— 雄狮为百兽之王,正合你镇边护疆的气魄。你的列传中,亦会详记这些战功,待他日天下平定,朕必再论功行赏,让你与忠贞侯一同入明凌阁,受后世敬仰。”
内侍捧着雄狮纹锦袍与玛瑙玉带上前,洪承畴双手接过,指尖抚过锦袍上的雄狮纹样,躬身叩首,声音沉稳如钟:“臣洪承畴,谢陛下隆恩!臣定以‘镇边侯’之位为责,守好京畿门户,掌好兵部诸事,助秦首辅护大明边疆,绝不辜负陛下所托!”
最后,崇祯看向徐光启,见他手中还攥着一张漕船设计图,图纸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批注,墨痕尚未完全干透。“徐光启,你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礼部尚书,你一生致力于实学,功绩遍布农政、水利、漕运,今日朕亦令史官为你立传,传你实干之名。”
“你早年便研农政,万历四十一年编着《农政全书》,收录历代农书精华,还亲自在天津试种水稻、番薯,改良出耐旱高产的新品种;天启二年,你任礼部侍郎时,主持修治淮河堤坝,亲自勘察淮河上下游地形,制定‘疏堵结合’之策,用‘夯土三层验一次、砌石一块查一块’的严规确保质量,堤坝建成后,抗住了天启六年的特大汛期,保住了淮河两岸万亩良田;崇祯八年,济宁漕船因年久失修,多处漏水导致漕运停滞,你主动请缨督造漕船,改漕船结构、换耐腐船板,还发明‘水密隔舱’之法,让漕船即便漏水也不会沉没,仅用三个月便督造十二艘新漕船,解了粮道之困;崇祯十年,你任吏部尚书,制定‘实干为先、清廉为要’的选官标准,亲自考核州县官员,选出二十余位能吏,派往灾区治蝗、赈灾,皆有成效。你不仅懂实学,还译西书、传西法,为大明引入新的天文、数学知识,堪称‘大明实学第一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