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五月初五的夜,西安府衙的檐角还挂着未干的夜露,书房内的烛火却已燃得昏黄。崇祯捏着那封刚从巩昌传回的密信,指节因用力而泛出青白,信纸边缘被他攥得发皱,上面的字迹仿佛都浸透着寒气 —— 多铎已率本部一万镶蓝旗重骑,裹挟两万汉八旗步卒,从蒙古草原借道,正昼夜兼程往巩昌赶,不出五日,便要与阿济格的四万后金兵、李自成的七万闯军汇合,十五万大军压境,目标直指西安西城。
“镶蓝旗…… 多铎这是把皇太极的家底都挪来了。” 崇祯将密信按在案上,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郁。帐外的风卷着艾草的气息吹进来,掀动他玄色常服的衣摆,露出腰间悬着的那枚素银平安符 —— 那是周皇后离京前亲手缝的,里面裹着她的一缕青丝,此刻却像是坠着千斤重量。
王承恩端着刚温好的参汤进来,见他脸色凝重,忙将汤碗放在案边,低声道:“陛下,夜深了,您已两夜没合眼,喝口参汤暖暖身子吧。”
崇祯没动,目光落在舆图上渭水的标记:“岳承嗣的伤怎么样了?”
“回陛下,岳将军的伤还没好利索,五十鞭实打,腰间的皮肉都翻了,今日换药时,亲兵说他连翻身都得忍着痛。” 王承恩垂手答道,“叶平、叶安那几位家将,这几日天天守在帅帐外,脸色都不太好看,怕不是…… 心里有怨气。”
崇祯沉默片刻,忽然起身:“备灯,去岳将军的帅帐。”
小乙不知何时已立在帐外,玄色劲装衬得他身形挺拔,闻言躬身道:“陛下,夜深露重,需不需要多带些锦衣卫?”
“不必,就你我,还有王承恩。” 崇祯迈步走出书房,月光落在他肩上,像是镀了一层薄霜,“朕是去看承嗣,不是去审案。”
西安府衙的西跨院,是岳承嗣养伤的地方。帅帐外的灯笼昏昏欲睡,帐内却隐隐传来压抑的议论声,借着夜风飘进崇祯耳中。
“将军,您这五十鞭挨得太冤了!” 是叶平的声音,他是岳家四大家将之首,自小跟着岳承嗣,此刻语气里满是火气,“那日城头,陛下说罚就罚,连句解释都没有!如今城外的流民都在传,说您‘恃功傲上,顶撞君王’,连刚整编的流民军都敢私下嚼舌根 —— 咱们岳家军守潼关时,死了多少兄弟?战子午谷时,您亲自冲在最前面,如今却落得这个名声!”
帐内的烛火晃了晃,传来叶安急躁的声音:“大哥说得对!陛下要是真觉得您有错,明着降罪便是,何必演那出‘君臣反目’的戏?现在倒好,闯贼的斥候在城外晃悠,后金的密探也没闲着,咱们自己先乱了军心!依我看,不如咱们带岳家军北上,去蓟州抗金,好歹能完成先祖‘守国门、死社稷’的遗愿,总比在这儿受窝囊气强!”
“不可!” 牛大粗着嗓子打断,他是岳家四大外臣里最稳重的,此刻却也带着焦虑,“将军还在养伤,连坐都坐不稳,咱们要是领兵走了,将军怎么办?再说,擅离汛地是死罪,咱们不能让将军再为咱们担责!”
王二蹲在角落,声音闷闷的:“可咱们也不能看着将军受委屈啊!那日行刑的亲兵回来都说,每一鞭都实打实地落在身上,将军昏过去三次,陛下就站在城头,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张三、杨四跟着附和,七嘴八舌的议论声里,满是对崇祯的不解与对岳承嗣的心疼。榻上的岳承嗣却只是轻轻叹气,声音沙哑:“你们别乱猜,陛下定有深意。那日我话说得太满,说他‘畏缩如赵构’,换作任何一位君王,都容不下这样的僭越之语,五十鞭…… 我该受。”
“将军!您就是太忠了!” 叶平急得站起来,“咱们岳家军不是软柿子,不能任人拿捏!”
崇祯站在帐外,听着里面的议论,眼底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抬手掀开帐帘,带着夜露的风涌进来,吹得烛火猛地晃了晃。
帐内瞬间死寂。叶平、叶安等人回头,见是崇祯,脸色骤变,“噗通” 一声齐齐跪倒在地,头埋得极低,声音里带着慌乱:“臣…… 臣等胡言乱语,冲撞圣听,求陛下恕罪!”
岳承嗣也挣扎着要起身,却被崇祯快步上前按住肩膀。崇祯的掌心带着暖意,按在他的肩窝处,力道不轻不重,恰好让他无法动弹。他看着岳承嗣渗血的绷带 —— 那绷带是用粗布缝的,上面还沾着草药的痕迹,显然是亲兵们临时赶制的,心里竟掠过一丝愧疚。
“都起来吧,朕不是来问罪的。” 崇祯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众人却不敢动,依旧跪在地上。崇祯也不勉强,转身对王承恩点头,王承恩立刻将手里捧着的托盘递过来 —— 托盘上放着一套素色布衣,还有一束用麻绳捆着的荆条,荆条的尖刺上还沾着些许泥土,一看就是刚从院外的荆丛里折来的。
帐内的人都愣住了,连岳承嗣也微微睁大眼睛,不明白崇祯这是要做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