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的御书房,炉火烧得正旺,驱散了冬日的寒意。林风坐在案后,手里捏着一份揉得有些发皱的纸条 —— 这是苏晴凌晨送来的密报,上面写着 “王嵩亲信已联络三位太庙老臣,拟三日后上书,请废黜广场舞参赛资格”。他指尖轻轻敲着桌面,目光扫过旁边摊开的 “评委人选初稿”,突然抬头对小李子说:“之前定的评委名单,得改改。”
“改?” 小李子刚端来的热茶差点晃出杯沿,“陛下,之前不是说好了选三位大臣、两位嫔妃、一位禁军、一位宫女太监代表吗?这要是改了,会不会来不及?离比赛只剩六天了。”
“不是推翻重选,是要加‘跨界’。” 林风指着初稿上的 “大臣评委” 栏,“之前只选了懂朝堂规矩的,可才艺大赛有唱歌、跳舞、讲故事、编竹篾,光懂规矩不行,得让懂行的、甚至不懂行但有‘生活阅历’的人来评,这样才全面。”
话音刚落,殿外传来脚步声 —— 苏晴带着三人走进来,分别是礼部侍郎陈敬、容妃,还有宫里的老太监李福全。陈敬是礼部管乐舞的,从小研习音律,宫里的祭祀乐舞都由他统筹;容妃自小学习宫廷舞,后来又跟着林风学了广场舞,对舞蹈的节奏、整齐度有判断力;李福全则是宫里资历最老的太监之一,今年六十岁,年轻时走南闯北,会讲上百个民间故事,还懂些手工活,宫里不少年轻太监都爱听他讲过去的事。
“陛下召臣等前来,是为了才艺大赛的评委之事吧?” 陈敬率先躬身,手里还捧着一本《乐律全书》,显然是提前做了准备。
林风点头,把初稿推到三人面前:“朕想让你们三位当核心评委,再加上之前定的张敬之大人、苏将军和一位宫女代表,组成七人‘跨界评委团’—— 陈侍郎懂音乐,评唱歌、乐舞;容妃懂舞蹈,评肢体表演;李公公懂故事、懂手工,评讲故事、编竹篾这些技艺类,大家各有侧重,怎么样?”
陈敬看着初稿,眉头先皱了起来:“陛下,臣自然愿意为大赛效力,可…… 李公公虽德高望重,但不懂音律舞蹈,让他评唱歌跳舞,岂不是‘外行评内行’?万一打分偏差太大,选手们怕是会有意见。”
他这话一出,容妃也跟着点头:“陈侍郎说得有道理。臣妾虽懂舞蹈,可对编竹篾、讲故事这些技艺一窍不通,要是让臣妾评,也只能凭感觉,怕评得不公正。”
李福全更是赶紧摆手,浑浊的眼睛里满是局促:“陛下,老奴可不敢当评委!老奴连乐谱都认不全,唱歌只敢哼两句家乡小调,让老奴评歌舞,不是瞎打分嘛!要是误了大赛,老奴可担待不起。”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都透着对 “跨界评审” 的顾虑。小李子也在旁边小声说:“陛下,要不还是按之前的来?至少大家都懂些宫廷规矩,打分不会太离谱。”
“离谱的不是跨界,是‘清一色’的评委。” 林风笑着站起来,走到李福全身边,拿起他手里的旱烟杆 —— 李福全平时爱用旱烟杆雕些小玩意儿,烟杆上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小松鼠,“李公公,您看您这烟杆雕得多好,编竹篾、做手工的选手,手艺好不好,您一眼就能看出来,这难道不是‘懂行’?至于讲故事,您讲了几十年,选手讲得好不好听、有没有意思,您比谁都清楚,这难道不比只懂音律的评委更有发言权?”
接着,他又转向陈敬和容妃:“陈侍郎,您懂音乐,能听出选手唱歌的音准、节奏,可普通宫女太监听不明白这些,他们只知道‘好不好听、开不开心’—— 李公公的打分,就是‘普通人的视角’,这很重要。容妃,您懂舞蹈,能看出动作的整齐度、美感,可选手跳得有没有活力、能不能带动气氛,也需要不同视角的评价。”
他拿起笔,在初稿上画了个圈:“有分歧才正常!要是七位评委打分一模一样,反而不正常,像是提前串通好的。朕要的不是‘统一意见’,是‘真实评价’—— 陈侍郎按音律评,容妃按舞蹈评,李公公按生活阅历评,张大人按公正度评,苏将军按精气神评,宫女代表按选手亲和力评,这样覆盖了专业、大众、公正等多个角度,才是真公平!”
李福全看着烟杆上的小松鼠,眼睛慢慢亮了:“陛下这么说,老奴倒有点底气了!编竹篾、讲故事这些,老奴确实能评;至于歌舞,老奴就按‘听着顺耳、看着开心’来打,不瞎掺和专业的,这样总行吧?”
“太行了!” 林风拍了拍他的肩膀,“您就这么评,这才是最真实的打分!”
陈敬也松了口气,笑着说:“陛下说得对,臣之前太执着于‘专业’,忘了大赛本就是为了让所有人开心,有普通人的视角,反而更周全。臣会按音律打分,但也会参考选手的感染力,不只顾着挑错。”
容妃也跟着点头:“臣妾也会兼顾舞蹈的整齐度和活力,比如广场舞,要是跳得很整齐但没精神,也算不上好表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现代社畜穿成昏君后躺赢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朕,现代社畜穿成昏君后躺赢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