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庙学堂的院墙外,晨光刚漫过竹篱笆,王师傅就带着两个工匠扛着楠竹传声筒往木架上装 —— 新做的传声筒比之前更轻巧,竹筒外层裹了层桐油防水,兽皮绳绕在带调节器的转轮上,一端连学堂的东墙,另一端顺着山路延伸到三里外的西坡村,绳子每隔百步就有个刷了红漆的木架,远远望去像条飘在田埂上的红丝带。
“小心点!别蹭到墙根的菜畦!” 王师傅扶着传声筒底座,叮嘱工匠们慢着点 —— 墙根下种着张大妈种的菠菜,是她特意留给学堂孩子当午饭配菜的,要是被碰坏,少不了要被念叨几句。
小李子蹲在旁边,手里拿着个小铃铛,正往传声筒上绑:“王师傅,俺给这筒子加个铃铛,一有人说话铃铛就响,孩子们就知道要上课了,比敲铜盆好听!”
工匠们笑着点头,刚把铃铛绑好,就见一群孩子围了过来,有的伸手摸兽皮绳,有的对着竹筒喊 “喂喂喂”,胖小子还踮着脚想够铃铛,被小李子一把拉住:“别碰!这是上课铃,响了就得坐好,跟皇宫的早朝铃一样!”
没过多久,西坡村那边传来了动静 —— 传声筒的铃铛 “叮铃” 响了,一个苍老的声音顺着绳子传过来,带着点乡音:“学堂的先生在不?俺是西坡村的李老汉,俺们村的人都在晒谷场等着呢,啥时候开始教算账啊?”
张掌柜正好背着账本走进学堂,听到声音赶紧凑到传声筒前:“李老汉,俺在呢!再等片刻,俺把算题板准备好,咱们就开始!”
原来,前几天林风听说西坡村的村民总因算不清收成吃亏 —— 有的不知道 “一亩地收多少粮”,有的算错 “卖粮该得多少钱”,甚至有粮贩用 “十升等于一石” 的错账坑人,就想着把传声筒装到村里,让张掌柜远程教算术,省得村民再跑三里路来学堂。
孩子们搬着小板凳坐在传声筒旁,张掌柜把算题板挂在墙上,上面写着 “算收成:亩数 × 每亩产量 = 总收成”,旁边还画了块田、一堆粮,简单明了。“李老汉,俺先问你,你家有三亩地,每亩收粮两百斤,总收成为啥?” 张掌柜对着传声筒喊,声音清亮。
传声筒里沉默了片刻,传来李老汉的声音:“俺…… 俺算着是六百斤?三乘两百,是不是把三加两百加两百加两百?”
“对!” 张掌柜笑着点头,“就是三个两百相加,用乘法算更快,三乘两百等于六百,以后算多少亩地都能用这法子,不用一次次加!”
传声筒里立刻传来村民的欢呼,一个妇人的声音喊:“张先生,俺家有两亩地,每亩收一百八十斤,是不是三百六十斤?俺之前加了半天,算成三百五十斤,差点少算十斤粮!”
“没错!就是三百六十斤!” 张掌柜的声音更亮了,“大家要是记不住,就用石头当例子 —— 每亩地摆两百块石头,几亩地就摆几堆,数总数就是总收成,简单得很!”
林风站在学堂门口,看着孩子们跟着念 “亩数乘产量”,村民们时不时提问,嘴角忍不住上扬 —— 之前还担心远程教学看不清、听不准,现在看来,传声筒不仅能传声,还能让村民们放开提问,比请先生上门教更方便,还不用付学费,难怪村民们积极性这么高。
“陛下,俺有个事要问!” 传声筒里突然传来卖菜赵小贩的声音 —— 他昨天刚从集市回村,听说学堂教算账,特意跑到晒谷场来听,“俺家种了半亩白菜,每棵白菜能卖两文钱,一亩地能种两百棵,俺这半亩地能卖多少钱?是不是两百乘两再除以二?”
张掌柜愣了愣,随即笑起来:“赵小贩,你这脑子真灵光!就是这么算!两百棵乘两文是四百文,半亩地就是两百文,以后你运菜去集市,就算得清能赚多少钱了!”
传声筒里传来赵小贩的笑声:“太好了!以前俺总被菜贩坑,现在学会了,再也不怕算错账!陛下,这传声筒真是好东西,比俺的载货自行车还管用!”
孩子们听得哈哈大笑,小李子忍不住凑到传声筒前,清了清嗓子喊:“赵大叔,俺给你讲个笑话!上次陛下用传声筒跟军营说话,把‘粮草充足’传成‘粮草吃空’,陛下骑着自行车急去军营,结果发现是绳子松了,张将军笑得直拍腿,说传声筒比信鸽还不靠谱!”
传声筒里立刻传来村民的笑声,李老汉的声音喊:“还有这趣事?小李子,再讲一个!俺们村的娃最爱听皇宫的事!”
小李子来了劲,又讲起之前传声筒把 “奶茶” 传成 “泥巴”,御膳房送了一筐泥巴的事,逗得村民和孩子们都笑出了声,学堂里的氛围比平时上课热闹多了,连平时最害羞的小女孩都跟着拍手,嘴里念叨 “泥巴奶茶,好好笑”。
正热闹着,院墙外传来一阵咳嗽声 —— 吏部尚书刘大人拄着拐杖,带着小孙子站在门口,小孙子手里还攥着个迷你版自行车模型,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传声筒,嘴里喊着 “爷爷,俺要听笑话!俺要听泥巴奶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现代社畜穿成昏君后躺赢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朕,现代社畜穿成昏君后躺赢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