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御花园的槐树下,林风正翻着赈灾官员递来的奏疏 —— 城外十里的柳溪村遭了洪涝,虽没伤到人,却冲坏了不少粮囤,朝廷调了五十石新米过去,可村里散居在三里地内,靠官员骑马喊话通知领粮,喊了半天还有一半百姓没听见,有的跑错了领粮点,有的来晚了没领到,闹得人心慌。
“光是骑马喊话太慢,传声筒之前最多传五百米,柳溪村散得广,根本不够用。” 林风皱着眉把奏疏递给苏晴,“要是能让传声筒的声音传得更远,还能让一群人同时听见,就不用再跑断腿了。”
旁边的小李子凑过来,手里还攥着自行车比赛赢的小红花,突然指着御花园的牵牛花架:“陛下,俺知道!牵牛花的喇叭口能聚声音,上次俺对着喇叭花喊,春桃姐姐在老远都听见了!传声筒要是加个喇叭口,声音肯定能传远!”
林风眼睛一亮 —— 小李子说的没错,喇叭口能聚音扩声,用大竹筒做个喇叭形状的开口,装在传声筒两端,声音就能顺着喇叭口扩散,传得更远,还能让周围的人都听清。“王师傅!” 林风对着工匠房的方向喊,没一会儿,王师傅就扛着工具箱跑过来,手里还拿着上次修自行车剩下的楠竹片。
“陛下,您要改传声筒?” 王师傅放下工具箱,看着槐树下的传声筒,“是之前的绳子不够结实,还是木架不稳?”
“都不是,” 林风指着旁边的牵牛花,“给传声筒加个‘喇叭口’—— 用粗竹筒锯成喇叭形状,大口朝外,小口接在传声筒的竹筒上,这样声音能聚在一起传远,还能让更多人听见,你试试能不能做?”
王师傅拿着竹筒比划半天,拍了拍大腿:“能行!俺找根最粗的楠竹,从中间锯开,把一端削成喇叭口,内壁磨光滑,再用铜箍把喇叭口和传声筒接牢,保证不漏声!”
接下来的半天,工匠房里锯竹声、打磨声不断 —— 王师傅选了根碗口粗的楠竹,锯成两尺长的喇叭口,内壁用砂纸磨得能照见人影;小李子在旁边帮忙递工具,还偷偷在喇叭口内壁画了个小火锅图案,说 “聚音的时候也能沾沾火锅的热气”。
第一次试音选在皇宫广场 —— 王师傅把喇叭口装在传声筒两端,一端对着御膳房,一端对着宫门,林风对着喇叭口喊:“张师傅!煮十碗珍珠奶茶,送到广场来!”
没一会儿,就见张师傅端着托盘跑过来,手里还多端了两碗:“陛下,您这声音也太大了!御膳房里的锅铲都震得响,俺还以为您要请全皇宫的人喝奶茶,多煮了两碗!”
周围的宫女太监都笑起来,更逗的是,宫门口的侍卫也跑过来问:“陛下,奶茶有俺们的份不?刚才在门口都听见您喊了,声音比敲钟还清楚!”
王师傅赶紧测了测距离 —— 从广场到御膳房足足八百米,到宫门一千一百米,比之前的五百米远了一倍多,而且站在广场周围的几十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没有一点杂音。
“成了!” 林风笑着拍了拍传声筒,“明天就把这升级后的传声筒送到柳溪村,让赈灾官员用它通知领粮,再做两个备用的,免得不够用。”
第二天清晨,林风带着升级后的传声筒、赈灾官员和小李子,骑着自行车往柳溪村去 —— 柳溪村的领粮点设在村头的晒谷场,场地上已经堆好了五十石新米,几个官员正着急地商量怎么通知散居的百姓,看到林风来,赶紧迎上来:“陛下,可把您盼来了!村里太散,骑马喊话跑不过来,还有不少老人没听见,正着急呢!”
王师傅赶紧把传声筒的一端装在晒谷场的木架上,喇叭口对着村外的小路;另一端交给赈灾官员,官员清了清嗓子,对着喇叭口喊:“柳溪村的百姓听好了!朝廷送新米来了,领粮点在村头晒谷场,带好自家的粮袋,按户领,一人两斗,老弱病残优先,不用挤,都能领到!”
喇叭口的声音顺着小路传出去,像一阵风似的,没过多久,就见村民们扛着粮袋从各个方向赶来 —— 之前没听到通知的李老汉,拄着拐杖走在最前面,笑着说:“这声音也太清楚了!俺在村尾都听见了,还以为是朝廷派了人敲锣,没想到是个带喇叭口的竹筒!”
卖菜的赵小贩也扛着粮袋来领粮,看到传声筒,忍不住凑过去对着喇叭口喊:“俺是赵小贩!领完粮俺去集市卖菜,谁要带点新鲜白菜,两文钱一把!”
引得周围的百姓都笑起来,赈灾官员赶紧说:“赵小贩,先领粮!要卖菜一会儿再喊,别耽误大家领粮!”
林风站在晒谷场边,看着百姓们排着队领粮,没人拥挤,没人吵闹,官员们用传声筒时不时喊一句 “大家别着急,都有份”“粮袋打开,小心漏米”,秩序井然。之前反对传声筒的李老儒,这次也跟着来帮忙,他站在传声筒旁边,帮着扶稳木架,还提醒百姓:“离喇叭口远点,声音大,别震着耳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朕,现代社畜穿成昏君后躺赢了》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朕,现代社畜穿成昏君后躺赢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朕,现代社畜穿成昏君后躺赢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