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佛影
第一章 佛足裂痕
暮色像一块浸透墨汁的宣纸,沿着太湖的轮廓缓缓晕染开来。我背着半旧的帆布包站在灵山大佛脚下时,手机信号恰好彻底消失在最后一格跳动的电流声里。这座高达八十八米的青铜巨佛披着落日熔金般的余晖,衣袂褶皱间积着六百年未散的云气,掌心螺纹里甚至能看见细小的闪电在游走——当然,这或许只是我连续三天没合眼产生的幻觉。后生仔,摸不得。枯树枝似的手指突然搭上我的手腕。卖香烛的老妪不知何时出现在汉白玉栏杆外,她深蓝色对襟褂子上别着枚铜质卍字佩,在暮色里泛着冷光。我这才发现自己的指尖已经快要触到佛足莲花座上那道深褐色裂痕,裂痕里渗出的不是尘土,而是某种粘稠如琥珀的液体,正顺着花瓣纹路缓缓蠕动。这是......六十年前那场雷暴劈的。老妪往功德箱里塞进三枚铜钱,叮当声惊飞了檐角铜铃下栖息的夜鹭,那会儿我还是丫头片子呢,亲眼瞅见紫金雷光从佛头顶心灌进去,整座山都在冒白烟。后来就有了这道缝,每年秋分前后就往外渗。她忽然压低声音,枯瘦的手指在我掌心画了个奇怪的符号,今晚别住山脚下的农家乐,往西走三里地,有座废弃的居士林。帆布包侧袋里的罗盘突然发出蜂鸣。我猛地后退半步,看见佛掌阴影里站着个穿藏青色校服的少女,齐刘海湿漉漉地贴在额头上,怀里抱着的平板电脑屏幕亮着,显示着灵山景区三维导览图。她的白球鞋边缘沾着新鲜的泥浆,可景区步道明明是防滑青石板铺就的。叔叔,你知道佛牙殿怎么走吗?少女仰起脸时,我注意到她脖颈右侧有块淡红色印记,形状像极了佛像胸前的万字吉祥结。平板电脑在她掌心慢慢变得透明,最后化作一捧萤火虫似的光点,导航说这里有个地宫入口,但我找了三圈都没看见。罗盘指针疯狂旋转起来,铜盘面刻着的二十八星宿图泛起血光。我想起三天前在南京博物院古籍部抄下的那段《吴郡梵刹志》残卷:永乐年间,成祖敕命姚广孝督造灵山浮屠,于佛座下暗设九重地宫,以鎏金铜匣藏释迦牟尼佛牙一枚。嘉靖三十四年地震,地宫入口崩毁,遂成绝响。
第二章 居士
林夜西去三里的山路比想象中难走。没有月光的山径两侧,丛生的翠竹在夜风中摩擦出细碎的呜咽,露水打湿的箬叶边缘泛着磷火般的幽光。当我拨开最后一丛挡路的荆棘时,那座废弃居士林的飞檐终于在浓得化不开的夜色里显形——它不像寻常寺庙那样坐北朝南,而是以一种诡异的角度斜向东南,仿佛整座院落都在低头朝拜着灵山巨佛的方向。朱漆斑驳的山门上挂着块腐朽的匾额,莲心精舍四个魏碑字被虫蛀得只剩半副骨架。推开虚掩的木门时,门轴发出的声响像垂死病人的咳嗽,惊起梁间无数灰黑色的飞蛾,扑棱棱地撞在蛛网蒙尘的窗棂上。院子中央的放生池早已干涸,池底龟裂的泥地里嵌着数百个深浅不一的脚印,全部指向池畔那棵枯死的古银杏。树干上钉着块褪色的木牌:南无阿弥陀佛。但当我用手机闪光灯照亮树干时,却发现那些字是用无数细小的指甲划痕拼成的,每个笔画里都残留着暗红的印记。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树干离地三尺处有个碗口大的树洞,洞里整整齐齐码放着七排牙齿,儿童乳牙与成人臼齿交错排列,齿根处还沾着未干的牙龈组织。吱呀——西厢房的门突然自己开了条缝。我握紧桃木钉贴墙潜行过去,透过门缝看见里面点着盏油灯,豆大的火苗将一个盘膝而坐的人影投在斑驳的石灰墙上。那人穿着件浆洗得发白的海青僧袍,后脑勺垂着稀疏的发髻,正用一把小刻刀在檀木板上雕琢着什么,木屑簌簌落在脚边的铜盆里,堆成小小的坟茔状。阿弥陀佛。人影突然开口,声音像是两块石头在互相摩擦。他缓缓转过身来,我这才看清那根本不是活人——僧袍底下露出的脖颈处缠绕着几圈粗麻绳,绳结处的皮肤已经发黑溃烂,而那张脸分明是用香灰混合着桐油塑成的,五官模糊得如同融化的蜡像,唯有两个眼窝空洞地对着我,里面各嵌着颗鸽卵大的夜明珠,正幽幽地散发着绿光。施主深夜到访,可是为了《灵山守护录》?假人举起刻了一半的木板,上面赫然是地宫剖面图,与我背包里那本线装书上的插画分毫不差,老衲等了六十年,终于等到秋分夜的有缘人。他将刻刀插入自己的胸膛,香灰簌簌落下,露出胸腔里整齐码放的经卷,第七代守阁人留下的手札,都在这里了。当我伸手去取最上面那卷经折时,整个房间突然剧烈晃动起来。油灯的火苗变成诡异的绿色,墙壁上的人影开始扭曲变形,无数只手从石灰墙里伸出来,指甲缝里淌着粘稠的泥浆,死死抓住我的脚踝往墙里拖拽。假人空洞的眼窝里传来孩童的笑声,那些码放在树洞里的牙齿突然开始颤动,在地上拼出一行血字:他不是等你,他是找替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槐香巷里的孝子贤孙请大家收藏:(m.20xs.org)槐香巷里的孝子贤孙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