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的落网,如同在密不透风的黑幕上撕开了一道巨大的裂口。“猎焰”专案组集中了最顶尖的审讯专家、心理分析师和数据恢复工程师,试图从这个技术核心身上,榨取关于“导师”集团的一切信息。
然而,徐江是一个极其难缠的对手。他智力超群,逻辑严密,对自己的行为有着一套完整且自洽的扭曲价值观支撑。他坦然承认自己策划并实施了多起网络攻击和渗透,包括针对智能门锁、工业控制系统以及“普罗米修斯-II”陷阱,但他将这一切定义为“技术演示”和“漏洞排查”,声称目的是为了暴露现代科技社会的脆弱性,促使人们反思。
对于组织的终极目的、其他核心成员的身份,尤其是那个神秘的“导师”本人,他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就用充满象征和隐喻的语言搪塞,让审讯者如同在解一道道没有标准答案的哲学谜题。
“我们是在修剪一棵生病大树的腐枝。”面对审讯,徐江平静地说道,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只有去除这些冗余和错误,新的、更纯粹的秩序才能生长出来。‘导师’……是园丁,是引路者。”
“园丁是谁?他在哪里?”审讯专家追问。
徐江嘴角泛起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寻。他存在于理念之中,存在于我们共同追求的‘纯净世界’里。”
审讯陷入了僵局。徐江像一块被冰封的岩石,坚硬而寒冷。
与此同时,技术团队对从徐江住所缴获的电子设备进行的数据恢复和破解工作,则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过数日不眠不休的攻坚,技术人员成功破解了徐江使用的一个多层加密的私人存储阵列。里面不仅存放着“导师”集团历次行动的全部技术文档、通讯日志和目标资料,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一个隐藏极深的内部通讯平台存档!
这个平台上的对话记录,清晰地揭示了“导师”集团并非铁板一块,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和分工:
· 徐江(代号:架构师):负责技术实现、漏洞挖掘和攻击执行,是组织的“利剑”。
· 吴哲(代号:画家):负责理念包装、符号体系设计和外围宣传,是组织的“面具”。
· 还有一个代号为 “会计”(The Accountant) 的核心成员,负责组织的资金来源、资源调配和外围人员的招募管理(如GOIP案和智能门锁案中的“上线”)。
· 而凌驾于这三者之上的,正是那个神秘的 “导师”(The Mentor)。他很少直接参与具体事务,但负责制定战略方向,裁决内部争议,并拥有最终决定权。
通讯记录显示,“导师”思维极其缜密,言语间充满了一种冰冷的、近乎非人的理性。他对于“净化”和“新秩序”的追求,比徐江更加极端和抽象,似乎超越了简单的社会批判,带着某种……宏大的、近乎宗教般的终极目标。
“我们必须找到‘会计’!”李振在专案组会议上敲着桌子,“他是连接‘导师’与现实世界的枢纽,找到他,就能找到资金流向,就有可能顺藤摸瓜揪出‘导师’!”
根据通讯记录中零散提到的信息,“会计”非常谨慎,几乎从不留下任何数字痕迹,他与徐江、吴哲的联系也主要通过单向加密信息进行。唯一的线索,是徐江在一次抱怨中隐约提到,“会计”似乎对古典哲学和金融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可能拥有海外背景。
范围依然很大。专案组调整方向,一方面继续对徐江施加压力,希望能撬开他的嘴;另一方面,集中力量排查与徐江、吴哲有过间接交集,且符合“会计”画像的人员,特别是那些拥有金融、管理背景,又对哲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人。
就在专案组全力追查“会计”时,江雨的研究室在分析徐江存储阵列中的海量数据时,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
林薇在梳理一批看似无关的、被标记为“废案”的早期技术文档时,注意到其中一份关于“大规模网络拓扑分析”的草稿。这份草稿的技术思路与徐江成熟期的风格略有不同,显得更加……“学院派”和理想化。在草稿的注释区,有一个极其微小的、手打的水印缩写:“X.C. @ I.C.S.”。
“X.C.” 显然是徐江名字的缩写。而 “I.C.S.”?
林薇立刻查询了这个缩写。结果令人震惊——“I.C.S.” 是国际上一所极其着名且神秘的私立研究机构“伊甸园闭环系统(Eden Closed System)”的缩写!这所机构以其跨学科的前沿研究和对研究人员近乎与世隔绝的管理模式而闻名,招收的都是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和学者,研究方向涵盖理论物理、认知科学、复杂系统等多个领域,但其内部详情外界知之甚少。
徐江竟然与I.C.S.有关联?
江雨得知后,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通往“导师”的重要线索。她通过保密渠道,向相关部门查询徐江与I.C.S.的关联。反馈回来的信息确认,徐江在辞职离开大学后,确实曾被I.C.S.招募,作为客座研究员在那里工作了将近两年,之后才原因不明地离开,返回滨海市隐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尸忆破案局请大家收藏:(m.20xs.org)尸忆破案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