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念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用力地攥了一下,一股强烈的暖流混合着酸涩的悸动瞬间涌了上来,直冲眼眶。她迅速扭过头,几乎是跑进了小区大门,将那个静默的、却无比清晰的守护身影留在了身后。然而,那个画面,那辆车固执等待的姿态,却深深地、不可磨灭地烙在了她的脑海里,成了这个夜晚最鲜明的注脚。
回到自己租住的、面积不大的小公寓,苏念背靠着关上的房门,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又像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无声的风暴。楼道里感应灯的光线透过门缝,在玄关处投下一小片昏黄的光域。房间里一片漆黑,只有窗外城市的灯火透过薄薄的、洗得有些发白的棉布窗帘,在地板上留下模糊的、摇曳的光影。一种熟悉的、属于她自己的清冷气息弥漫在小小的空间里。
她没有立刻开灯,而是摸索着走到客厅那张有些年头的布艺沙发前,将怀里那件带着室外寒气和室内暖意交织的外套,小心翼翼地、带着某种近乎虔诚的郑重仪式感,轻轻抚平每一道褶皱,叠放得整整齐齐,放在沙发一角。外套上那股清冽的雪松气息,似乎并未因为离开主人而消散,反而在这寂静的、属于她的私人空间里,更加鲜明地弥漫开来,丝丝缕缕,执着地萦绕在鼻尖,挥之不去。这气息,像一个温柔的入侵者,霸道地占据着她的感官,牵引着她的思绪,让她无法平静,无法回到独处时惯常的放空状态。
她轻轻叹了口气,打开沙发边的落地灯。暖黄色的灯光瞬间倾泻而下,如同温暖的潮水,照亮了沙发一角,也将那件叠好的灰色外套笼罩在柔和的光晕里。她坐到沙发上,柔软的坐垫微微下陷。从随身的、洗得有些发白的帆布包里,拿出了那份被仔细批注过的实习报告。羊皮纸色的报告纸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那些红色的墨迹在光线下显得格外醒目,仿佛还带着书写者的体温和专注。
她再次翻开报告,这一次,她的目光不再仅仅停留在那些需要修改的、被红笔圈出的断层和薄弱之处。她逐字逐句地重新阅读,指尖带着一种近乎敬畏的轻柔,划过那些清晰、有力、骨节分明的字迹。陆时砚的批注不仅指出了逻辑的断层、史料的薄弱,更在那些她自认为写得还算流畅、观点稍有新意的地方,用红色的笔在旁边画上了一个小小的、却异常清晰的勾。那勾画得干净利落,带着一种无声的、却比任何赞美都更有力量的肯定,像一枚小小的勋章。
而在报告最后的空白处,在那句“此处观点很有新意,可再深化”的评语下方,他还用同样的红笔,简洁有力地写下了另一行字:“历史研究,贵在见微知着。细微处入手,往往更能照见时代肌理。保持此视角,继续深挖。”笔锋沉稳,力透纸背。
这行字,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底激荡起巨大而持久的回响,一圈圈涟漪不断扩散。她想起在办公室里,他指着那本标注得密密麻麻的《万历野获编》对她说的话,想起他说她“基础不错,就是缺了点耐心”,想起他鼓励她要“在浩如烟海的资料里沉下去,耐得住寂寞”……这些话语,连同此刻纸页上这行力透纸背的肯定,汇成一股汹涌澎湃的暖流,冲刷着她连日来的自我怀疑和深深的挫败感。那暖流带着强大的力量,几乎要将她连日来积累的疲惫和迷茫都融化掉。原来,自己那些细小的闪光点,那些自己都不太敢确定的思考,都被他精准地捕捉到了,并且给予了如此珍贵的认可和指引。这种被“看见”、被“懂得”的感觉,比任何泛泛的夸奖都更让她心潮澎湃。
就在这时,放在沙发扶手上、屏幕朝下的手机,忽然亮了起来,发出嗡嗡的震动声。那震动透过布艺沙发扶手传递到她身上,在安静得能听到自己心跳的房间里显得格外突兀,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小石子,瞬间打破了刚刚沉淀下来的思绪。
苏念的心猛地一跳,像是被电击了一下,一种强烈的预感攫住了她。几乎是屏住呼吸,她迅速伸手拿起了手机,冰凉的玻璃屏幕贴着她微烫的掌心。
屏幕的光照亮了她微显紧张、带着一丝茫然的脸庞。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一条新消息通知,来自那个备注为“陆教授”的联系人——一个在她通讯录里存在了很久,却极少跳出对话的名字。
她的指尖悬在屏幕上方,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颤,仿佛那屏幕是滚烫的。轻轻点开消息框,简短的文字映入眼帘:
“《万历野获编》若是还有没看完的部分,明天可以继续带过来。我办公室的书架上,还有几本明人笔记,像《菽园杂记》、《戒庵老人漫笔》这些,里面也有些关于江南市井风俗的零散记载,或许能帮你拓宽些思路。”
文字依旧是陆时砚一贯的风格,简洁、直接,没有任何多余的客套和情绪化的表达,信息量却十足。他甚至在替她规划着下一步的阅读方向,连具体的书名都清晰地列出,仿佛他早已知道她会需要什么,提前为她准备好了路径。这份不动声色的周到,比任何热情的言语都更让她心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岁时予你请大家收藏:(m.20xs.org)岁时予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