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谢谢陆教授!”苏念连声道谢,声音有些发紧。她紧紧抱着那本仿佛还带着他指尖温度的蓝色书籍,像抱着什么稀世珍宝,几乎是逃也似的快步离开了这间让她心跳失序的办公室。
直到一路小跑冲进熟悉的自习室,在角落里属于她的固定位置上重重坐下,苏念才敢松开紧抱的双手,长长地、无声地吐出一口气。自习室里很安静,只有空调的低鸣和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她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抚过书的封面,那深蓝色的布面似乎还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他办公室的清冽气息。
心,跳得比刚才在办公室里还要快,咚咚咚地撞击着胸腔,声音大得她疑心邻座的同学都能听见。她甩甩头,试图驱散脑海中那双深邃沉静的眼眸和那只骨节分明的手。
翻开书页,一股陈年纸张特有的、混合着油墨的干燥气味扑面而来。果然,在书页的深处,夹着几张质地优良的米白色道林纸。她小心翼翼地抽出来,展开。
纸上是用黑色墨水书写的字迹,笔锋清隽瘦劲,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道和独特的书卷气,行云流水,疏密有致。每一笔都从容不迫,透出书写者极强的自控力。内容条理异常清晰,是对书中几个关键章节的精炼概括和独到见解,尤其是关于“思潮与社会变革”的互动关系,观点深刻且极具启发性。苏念看得入了神,心中的震撼压过了刚才的悸动——这些笔记的价值,远超她的想象。
就在她翻阅其中一张笔记时,一张更小的、淡黄色的便签纸从中翩然滑落,轻盈地飘落在摊开的书页上。
便签纸上依旧是那清隽有力的字迹,但内容更短,也更私人化:
第三章论述‘思潮与社会变革’部分,其关联性阐述过于宏观,有失精微。我早年读及此,曾于书页空白处补注数则观点,着重于精英意识与民间土壤的互动张力,或可做重点参考。
落款是一个极其简单的“砚”字,笔锋内敛。
苏念捏着这张小小的便签纸,指尖微微发烫。他不仅借出了宝贵的书,提前夹好了高价值的笔记,甚至还特意写了这张便签提醒她重点?这…这已经超出了普通师生帮忙的范畴。一丝难以言喻的异样感,混合着巨大的感激和更深的困惑,悄然盘踞在心间。
傍晚时分,天空如同被泼了浓墨的宣纸,迅速地暗沉下来,沉甸甸的云层低低压着远处的教学楼屋顶。风也起了,带着潮湿的土腥气,卷起地上的落叶打着旋儿。第一堂晚课结束的铃声在闷热的空气里显得有些滞涩。
苏念抱着那本深蓝色的《近代文化思潮演变》,步履匆匆地再次踏入系楼。书被她小心地放在一个干净的帆布袋里,袋口系紧。她已经仔仔细细地翻阅了陆时砚的笔记,尤其是书页空白处那些蝇头小楷的批注,字迹更旧一些,但锋芒毕露,观点犀利,与她论文中一个关键的论证点完美契合。受益之余,那份挥之不去的异样感也更深了——他对这本书的熟悉程度,似乎远超普通使用。
还书要趁早,也顺带…再认真地道一次谢。她这么想着,快步走向系楼大门。
刚推开厚重的玻璃门,一股裹挟着水汽的凉风就扑面而来。苏念下意识地抬眼望去,脚步倏地顿住了。
西楼正门前的雨檐下,一辆线条流畅的深灰色轿车静静停着。车旁,陆时砚正背对着系楼大门的方向,一手拿着手机贴在耳边,另一只手里,赫然握着一把收拢的、通体纯黑的长柄伞。
他的身姿挺拔如松,浅灰色的衬衫在越来越晦暗的天色下显得格外清冷。电话似乎接近尾声,他对着手机低声说了句什么,声线低沉听不真切。随即,他利落地按断通话,动作自然地转过身来。
目光,不偏不倚,正好撞上站在玻璃门内、抱着帆布袋有些愣神的苏念。
隔着透明的玻璃门,两人的视线在风雨欲来的黄昏中交汇。他深邃的眼眸里掠过一丝微不可察的、意料之中的神色,快得像幻觉。
“还书?”他开口,声音穿过玻璃门,清晰地传了过来,带着雨前空气特有的凝滞感。他一边说着,一边几步走到副驾驶一侧,动作流畅地拉开了车门。
苏念这才如梦初醒,连忙推开门走出去。那潮湿的风立刻卷住了她单薄的衣衫。
“是的陆教授,书看完了,非常感谢您的笔记,真的帮了大忙!”她快步上前,双手将帆布袋递过去。
陆时砚很自然地接过,看也没看,随手就放在了副驾驶的座位上。他抬眼看了看越发阴沉、隐隐已有雷声滚动的天空,眉头几不可察地微蹙了一下:“刚好要去附近办点事,顺路,送你回宿舍?”
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确凿,仿佛这“顺路”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苏念心里一紧,连忙摆手,语速不自觉地加快:“不用不用!太麻烦您了陆教授!宿舍不远,我走回去很快的,真的不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岁时予你请大家收藏:(m.20xs.org)岁时予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