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是这样。”苏念轻声说,“从来不说什么漂亮话,却把每件事都做到你心坎里。”
父亲笑了笑,拍了拍她的手背:“这样的人,值得你好好珍惜。”
回到家,母亲正在厨房准备晚饭。苏念走过去帮忙洗菜,水流哗哗地响着,母亲忽然说:“早上时砚还特地打电话来,问你喜欢吃的那道红烧肉该怎么炖。我说我来教你做,他却说想自己学着做给你吃。”
苏念手上的动作顿了顿,水珠从翠绿的菜叶上滚落。她想起大学时谈的那场恋爱,对方总是承诺很多,做到的却很少。而陆时砚恰恰相反,他很少许诺什么,却总是默默地把一切安排妥当。
晚饭后,苏念回到房间,窗外的月亮已经升起来了,清辉洒在书桌上。她打开那罐蜂蜜,舀了一勺兑在温水里,甜丝丝的味道在口中化开,一直甜到心里。她拿起手机,给陆时砚发了一条消息:“蜂蜜很甜,谢谢。”
他很快回复:“你喜欢就好。今天笔记看得怎么样?”
就这样,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她看的书聊到他正在做的研究,从阳台新开的花聊到今晚的月色。明明隔着千里之遥,却仿佛就坐在彼此身边,分享着生活中最平凡的点点滴滴。
夜深了,苏念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有些睡不着。她想起很多细节,想起他记得她所有的小习惯,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害怕什么。有一次她半夜发烧,他连夜赶过来,守在她床边一整夜,每隔一小时就给她量一次体温,喂她喝水。第二天早晨,他眼下的乌青比她这个病人还要重。
这些细碎的片段,像一颗颗珍珠,被时光的线串起来,在记忆里闪闪发光。
第二天清晨,苏念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手机。陆时砚已经发来了早安消息,还附了一张晨跑时拍的朝阳照片。照片里,初升的太阳从高楼后面探出头来,金色的光芒洒满了整条街道。
“今天天气很好,希望你那里也是。”他这样写道。
苏念走到窗边拉开窗帘,果然看见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她回复道:“这里天气也很好,正准备陪妈妈去菜市场。”
早餐后,苏念和母亲一起去了附近的菜市场。熙熙攘攘的市场里人声鼎沸,摊位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蔬菜水果,活鱼在盆里扑腾,鸡鸭在笼中鸣叫。母亲熟练地挑选着食材,不时和熟悉的摊主寒暄几句。
在一个卖土特产的摊位前,母亲停下脚步,仔细挑选着本地的干菇:“时砚不是喜欢煲汤吗?这些菇很香,带回去给他。”
苏念心里一暖,点点头。她知道,父母已经打心底里接受了陆时砚,并且真心实意地喜欢他。
买完菜回到家,苏念帮着母亲整理采购的物品。手机响起,是陆时砚发来的视频请求。她按下接听键,屏幕上出现他清俊的面容,背景似乎是他的书房。
“在做什么?”他问道,声音里带着淡淡的笑意。
“刚和妈妈从菜市场回来,买了好多东西。”苏念把摄像头转向桌上的食材,“妈妈还特意给你买了本地干菇,说让你煲汤用。”
陆时砚的眼睛明显亮了一下:“替我谢谢阿姨。我最近刚好学了几种新汤的做法,等你们回来可以试试。”
他们聊了一会儿,苏念注意到陆时砚眼下有淡淡的阴影,忍不住问道:“昨晚又熬夜了?”
他轻轻叹了口气:“有个数据一直对不上,重新算了一遍,弄到挺晚。”
“那你今天早点休息,”苏念叮嘱道,“别太累了。”
他点点头,目光温柔:“好,听你的。”
挂了视频,苏念站在原地发了一会儿呆。母亲走过来,轻声问:“怎么了?”
“他在那边总是熬夜工作,不好好照顾自己。”苏念的语气里带着心疼。
母亲笑了:“那你回去后好好照顾他。两个人在一起,就是要互相照顾,互相惦记。”
苏念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午后,苏念坐在窗前看书,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书页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她看的是一本散文集,其中有一篇写到“默契”这个词。作者说,真正的默契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慢慢培养出来的,是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对方,记住对方的喜好,体谅对方的心情。
她不禁想起和陆时砚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们从来不需要刻意解释什么,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有一次她只是无意中多看了一眼橱窗里的玩偶,第二天他就买来送给她。她惊讶地问他怎么知道的,他只是笑笑说:“我注意到了你的目光在那里多停留了三秒。”
这些细微的观察和用心的记忆,构成了他们之间无需言说的默契。
傍晚时分,苏念收到一个快递通知,是陆时砚寄来的又一箱东西。这次除了她爱吃的零食和常看的书,还有一条柔软的羊毛披肩。附带的卡片上,他写道:“听说家里这几天降温,记得多穿点。这条披肩很暖和,希望它能代替我给你一点温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岁时予你请大家收藏:(m.20xs.org)岁时予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