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张小小的便签,上面只有短短一行字:"今日课堂上有学生睡着了,是否我讲得太过枯燥?"
看到这一句,苏念的心突然软了一下。她仿佛看见很多年前,刚成为教师的陆时砚坐在灯下,认真反思着自己的教学,眉宇间带着年轻的执着和淡淡的忧虑。
"你看你,不管什么时候都想着学生。"苏念转头对他笑,眼里满是崇拜和温柔。
陆时砚伸手替她拂掉落在额前的碎发,指尖轻轻蹭过她的脸颊:"现在多了个念想,除了学生,还想着怎么把'历史'讲给你听。"
这话让苏念脸颊发烫,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林薇在旁边故意咳嗽两声,声音里带着调侃:"我说你们俩,能不能顾及一下我们这两个'电灯泡'的感受?这校史馆里甜得都快赶上甜品店了。"
陆时宇也跟着起哄:"就是,我哥现在这情话技能,绝对是满级。"
几人说笑着,又在校史馆里慢慢逛了起来。馆内陈列着学校百年来发展的点点滴滴,从最早的黑白照片到如今的校园全景模型,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一段记忆。
陆时宇突然指着墙上的一张老照片笑出声来:"哥,你看你当年的照片,穿着白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跟现在比,就是少了点'老狐狸'的气质。"
照片上的陆时砚确实年轻许多,站在一群老教授中间,身姿笔挺,眼神清澈,嘴角带着谦逊的微笑。那时的他,还没有现在这般沉稳内敛的气质,却另有一种书卷气的俊朗。
陆时砚瞥了照片一眼,没理会弟弟的调侃,只是牵着苏念的手,带着她慢慢走着,偶尔停下来给她讲解照片里的故事。
"这栋文科楼是后来重建的,原来的在战争中被炸毁了。"他指着一张黑白照片说,声音平静,"我刚入职的时候,还见过它最后的样子。"
苏念顺着他的手指看去,照片上是一栋颇具民国风味的建筑,拱形门窗,爬满藤蔓。"真可惜。"她轻声说。
"但历史就是这样。"陆时砚握紧她的手,"有失去,也有新生。"
他们走到另一张照片前,那是一片刚刚栽下树苗的空地。"这是现在的樱花园,我刚入职时参与种的。"陆时砚的眼里泛起回忆的神色,"那时候还是光秃秃的一片,现在春天开花,已经成了学校里最美的风景。"
苏念听得认真,偶尔抬头看他。阳光透过校史馆的玻璃窗落在他脸上,把他侧脸的轮廓衬得格外温柔。她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听他的课,也是被这样的侧影吸引。那时他正讲到甲午战争,窗外的阳光照在他脸上,他微微眯起眼,声音沉静而有力,像是能把人带回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想什么呢?"陆时砚低头问她。
"想起第一次听你讲课的样子。"苏念老实回答,"那时候就想,这个教授讲历史的样子真好看。"
陆时砚轻轻笑了,手指摩挲着她的掌心:"那你知不知道,你坐在下面认真记笔记的样子,也很好看。"
"哇,你们又来了!"林薇捂住眼睛,"这狗粮撒得,我都快饱了。"
陆时宇拍拍她的肩:"习惯就好,习惯就好。我哥自从遇见苏念,就跟换了个人似的。"
说笑间,他们来到了校史馆的后半部分。这里的展品更加现代,有各个时期的毕业纪念册、学生作品,还有老师们获得的奖项和荣誉。
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苏念意外地发现了一本熟悉的书——陆时砚出版的第一本学术专着。深蓝色的封面已经有些褪色,书脊上的烫金书名却依然清晰。
"这本书也在这里啊。"苏念惊喜地说,伸手想碰,又怕弄坏了珍贵的展品,指尖停在半空中。
陆时砚看着那本书,眼神复杂:"那时候为了写这本书,几乎住在了图书馆里。每天对着古籍文献,眼睛都快看花了。"
"但很值得,不是吗?"苏念轻声说,"这本书现在还是历史系的必读书目呢。"
陆时砚点点头,目光温柔地落在她脸上:"现在想想,那些熬夜查资料的日子,都变得很有意义。"
他们继续向前走,来到一个展示学生作品的区域。令苏念惊讶的是,这里竟然陈列着几份陆时砚当年学生的作业。泛黄的纸张上,稚嫩的字迹写着对历史事件的思考,页边有陆时砚用红笔写的批注,字迹工整,意见中肯。
"这位同学现在已经是知名学者了。"陆时砚指着一份作业上的名字,语气中带着欣慰,"去年还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论文。"
苏念仔细看着那份作业,题目是关于五四运动的反思。学生的观点尚显稚嫩,但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苗头。陆时砚在批注中既指出了不足,也肯定了创新的想法,最后写了一行小字:"历史研究贵在求真,但更贵在求新。"
"你一直都是个好老师。"苏念轻声说。
陆时砚摇摇头:"我只是尽自己的本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岁时予你请大家收藏:(m.20xs.org)岁时予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