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念脸红红的,鼓起勇气踮起脚尖,在他脸颊上轻轻一吻,然后飞快地跑进楼道。回头时,看到陆时砚还站在原地,手指轻触刚刚被她吻过的地方,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
那一晚,苏念抱着枕头在床上翻来覆去,回想着今天的每一个细节。手机亮起,是陆时砚发来的消息:“到家了,晚安,念念。”简单的几个字,却让她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
而城市的另一端,陆时砚坐在书桌前,手中握着那支银灰色钢笔,在笔记本上轻轻写下“苏念”两个字。笔尖流畅,墨水均匀,正如他此刻平静而满足的心境。他打开抽屉,取出一个古朴的本子,里面夹着几张电影票根和展览门票——都是他们“偶遇”的见证。最后一页,是一张苏念在校园里低头走路的抓拍,阳光洒在她身上,安静美好。
他翻到新的一页,用新钢笔写下今天的日期,然后是一行字:“终于,我等到了她的心意。”
窗外月色正好,一如两人心中满溢的温柔。
接下来的日子,苏念和陆时砚开始了正式的约会。每周五的晚餐成了他们的固定节目,有时是尝试新开的餐厅,有时是陆时砚下厨。苏念发现,这位在讲台上严谨的教授,在生活中其实很有情趣,尤其擅长烹饪。
一个雨后的周五傍晚,苏念按响陆时砚家的门铃。他开门时围着围裙,手上还沾着面粉。
“今天做手擀面。”他笑着让她进门,“我外婆的祖传手艺。”
苏念好奇地跟着他走进厨房,看着他将面团揉捏拉伸,动作熟练而优雅。厨房的窗户上凝着薄薄的水汽,灶台上的汤锅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整个空间充满了温馨的生活气息。
“没想到你还会这个。”苏念靠在流理台边,欣赏着他的手艺。
陆时砚挑眉:“我会的还多着呢,给你时间慢慢发现。”
吃饭时,陆时砚聊起了他对外婆的记忆,那些在江南小镇度过的暑假,以及外婆如何教他认识和欣赏传统之美。“所以后来我选择了考古学,或许就是受外婆的影响。”
苏念专注地听着,觉得对他的了解又深了一层。饭后,他们窝在沙发上看电影,窗外又下起了雨,雨点敲打着玻璃,衬得室内更加温馨。
“下个月我有个学术会议要去杭州,”陆时砚忽然说,“要不要一起去?会议结束后,我可以带你去我外婆的老家看看,那里的园林这个季节最美。”
苏念欣然答应,心里已经开始期待那次旅行。
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苏念发现陆时砚有着不为人知的幽默感。一次,他们去看一场严肃的艺术展览,在一幅抽象画前,陆时砚凑近她耳边小声说:“看起来像不像猫在键盘上走出来的?”苏念忍俊不禁,引来了其他参观者的侧目,两人像做错事的孩子般快速溜走。
还有一次,苏念感冒了,陆时砚带着自己熬的梨汤和一堆药来看她。他坚持要看着她喝完汤,然后像对待小朋友一样摸摸她的额头测体温。苏念虽然鼻塞头疼,心里却甜得像是浸了蜜。
当然,两人也会有小小的分歧。陆时砚偶尔过于严谨,而苏念则随性一些。一次为周末计划的争执后,陆时砚竟然带着一束苏念最喜欢的白色小苍兰出现在她公司楼下。
“我想了想,你说得对,周末不应该安排得太满。”他认真地说,耳根却微微发红。苏念接过花,心里软成一团,原来这位总是从容不迫的教授,也会为恋爱中的小摩擦感到不安。
最让苏念感动的是,陆时砚不仅支持她的工作,还会给出中肯的建议。她的古风包装项目在他的帮助下进展顺利,客户非常满意。庆功那天,她特意请陆时砚去了一家高级餐厅。
“谢谢你这段时间的帮助。”她举杯道。
陆时砚摇头:“是你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得到了认可,我只是稍微提供了一些资料而已。”
但苏念知道,没有他的支持和鼓励,她不会如此自信地完成这个项目。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到了去杭州的日子。苏念请了年假,和陆时砚一起踏上南下的高铁。一路上,陆时砚像个兴奋的孩子,指着窗外的风景告诉她哪里是他曾经游玩过的地方。
会议期间,苏念独自游览了西湖。四月的杭州春意正浓,苏堤春晓,柳浪闻莺,她拍了许多照片,想着明天和陆时砚一起重游这些地方。
会议结束后,陆时砚带着她去了外婆的故居。那是一座临水而建的老宅,白墙黑瓦,虽然已经无人居住,但仍保持着整洁。他们走在青石板路上,陆时砚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小桥说:“小时候,我常在那钓鱼。”
傍晚时分,他们找到一家临湖的茶馆歇脚。夕阳西下,湖面泛着金色的波光。陆时砚从包里取出一个长条形的木盒,递给苏念。
“这是什么?”苏念好奇地问。
“打开看看。”
盒子里是一卷宣纸,苏念小心展开,发现是一幅水墨画。画上是茶馆窗外的景色——湖光山色,垂柳依依,最特别的是,窗前有一个女子的侧影,发间别着一支银簪,正是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岁时予你请大家收藏:(m.20xs.org)岁时予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