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念轻手轻脚地走到书架前,目光扫过一排排书脊。她要找的那本影印本应该就在第三层,可是看了好几遍都没找到。倒是旁边那本《明史纪事本末》格外显眼,深蓝色的封皮上别着一枚银杏叶书签。
她踮起脚伸手去够最上层的一本文献,却不小心碰落了一本笔记本。哗啦一声,笔记本散开,里面掉出几张照片。苏念慌忙蹲下身去捡,却发现那些照片都是同一个角度拍摄的——都是从办公室的窗户望出去,正好能看见楼下花园里的那架秋千。
不同季节,不同时辰,秋千上总是空无一人。唯有最后一张,是个穿着淡黄色毛衣的女孩坐在秋千上看书,侧脸被夕阳镀上一层金边。苏念认出那是去年秋天的自己。
她慌忙把照片塞回笔记本,心跳如擂鼓。再抬头时,正好对上陆时砚的目光。他不知何时已经站在她身后,眼神里有她读不懂的情绪。
需要帮忙吗?他问得云淡风轻,仿佛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
苏念摇摇头,抱着几本找到的资料仓皇而逃。直到回到自己的工位,她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落下了一根粉色发绳。
陆时砚站在窗前,看着那个仓促逃离的背影,唇角不自觉地扬起。他弯腰捡起她落下的发绳,很简单的款式,缀着一颗小小的草莓装饰。
他记得第一次注意到苏念,就是在楼下的花园里。那时她坐在秋千上看书,阳光透过梧桐树的缝隙洒在她身上,她偶尔会抬起手整理被风吹乱的头发,腕间的链子反射出细碎的光。
从那以后,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经过窗前,都会不自觉地望向那架秋千。有时她在,有时不在。在的时候,他的心情就会莫名变得很好。
他把发绳放进办公桌上的玻璃罐里。那罐子原本是装咖啡豆的,现在成了他收藏与她有关的小物件的容器。有一枚她遗落的纽扣,一张她随手画的草图,还有一次她不小心留在这里的钢笔。
每次她来送文件,他都会故意把罐子往显眼的地方挪一点,希望她能发现这些小心思。可她总是公事公办地把文件放在桌上,连多余的一眼都不看。
有一次,她来送一份紧急方案,转身时发梢扫过罐子,差点把它碰倒。陆时砚伸手扶住罐子,指尖碰到她微凉的手背。两人都愣了一下,她却像受惊的小鹿般迅速收回手,连句抱歉都说得磕磕绊绊。
等她离开后,陆时砚对着那罐子发了很久的呆。玻璃折射出七彩的光,里面的每一样小物件都承载着他不敢说出口的心事。
学术交流会那天,苏念穿了一套浅灰色的职业装,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髻,露出纤细的脖颈。她负责的项目汇报受到几位专家的质疑,尽管准备充分,但在那些犀利的提问下,她还是有些招架不住。
就在她绞尽脑汁组织语言时,陆时砚不知何时站到了她身边。他自然地接过话头,用从容不迫的语气解答着专家们的疑问。苏念悄悄松了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
会议中途休息时,她独自站在走廊的窗边平复心情。陆时砚走过来,什么也没说,只是从口袋里取出那根粉色发绳,轻轻替她把散落的碎发别到耳后。
你的头发乱了,他低声说,目光温柔得像春天的第一阵风。
苏念当时太过紧张,完全没注意到那根发绳就是自己遗失的那根。她甚至没发现,陆时砚的动作有多么小心翼翼,仿佛在对待什么珍贵的宝物。
现在回想起来,他当时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饱含深意,可她就像个瞎子,对这一切视而不见。
第一次送她回家,是在公司加班到深夜。苏念因为低血糖差点晕倒,陆时砚坚持要送她回去。
车上,她虚弱地靠在车窗上,脸色苍白。陆时砚把空调调高,又从储物格里取出一颗草莓糖递给她。先吃点糖,会好受些。
苏念接过糖,指尖无意间碰到他的手掌,冰凉的温度让他心头一紧。她剥开糖纸,把粉红色的糖果放进嘴里,甜味在舌尖化开的瞬间,她轻轻舒了口气。
谢谢,她小声说,我小时候最爱吃这种草莓糖,每次生病,妈妈都会买给我。
那时陆时砚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记下了这件事。从此以后,他的车里、办公室里,甚至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都会备着这种草莓味的硬糖。
有一次,苏念在车上睡着了。等红灯的间隙,陆时砚轻轻把一颗糖放在她手心。她迷迷糊糊地握紧,却在醒来时全然忘记了这回事,还好奇地问怎么会有糖。
现在想来,那些被她忽略的细节,都是他笨拙而执着的告白。
陆时砚找那本书,花了整整三个月时间。那是一本绝版多年的诗集,市面上很难找到。
每个周末,他都会去旧书市场转悠,一家店一家店地问。有些老板听说他要找这本书,都会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这书太过冷门,就连很多藏书的人都未必听说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岁时予你请大家收藏:(m.20xs.org)岁时予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