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场的余波如同潮水般缓缓退去,医疗区内,劫后余生的庆幸像一层薄纱,勉强覆盖在沉重的疲惫和对未知的深深敬畏之上。成功抑制孢子活性,如同在吞噬一切的无尽黑暗中,终于点燃了一盏摇曳却坚定的孤灯。光芒虽暂时驱散了迫在眉睫的危机,却也清晰地照亮了前路更浓、更深的迷雾,那迷雾中潜藏的形状,令人不安。
宋墨涵纤细的手指用力按在冰冷的控制台边缘,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高度集中的精神骤然松弛,带来的眩晕感如同海啸般冲击着她的感官。她闭眼深吸一口气,强行将翻涌的不适压下,第一时间俯身检查李铭的生命体征。监测屏幕上相对平稳的曲线让她紧绷的心弦稍松,但当她目光触及隔离舱内,李铭作战服上那些干枯碳化、却依旧附着不落的菌毯残留物时,一丝阴霾掠过心头。这些物质,像是蛰伏的毒蛇,随时可能再次苏醒。
“记录能量场频率衰减曲线,分析孢子活性抑制的持续时间阈值。所有接触过污染源的人员,进行深度生物标记扫描,重点监测有无潜伏期反应或能量残留。”她的声音带着过度使用后的沙哑,却像手术刀一样精准清晰,不容置疑。每一个指令都关乎生死,她不能有丝毫含糊。
就在这时,指挥中心的专用通讯频道再次亮起,如同黑暗中指引方向的灯塔。
“墨涵,”顾锦城的声音传来,背景是隐约可闻的指令声、键盘敲击声和系统提示音,交织成一幅指挥中心高速运转的画卷,“能量场效果已确认,D区压力暂时缓解。工程部正在三班倒,全力构筑物理隔离墙,预计…”他顿了一下,似乎在查看最新进度,“…还需要四小时。但‘暗影’小队在核心区边缘遭遇强烈能量干扰,通讯断续,推进受阻,情况不明。”
他话语中的信息密集而紧迫,然而在最后,语气却微妙地转换,压低的声音里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紧绷:“你的身体状态?”
没有多余的安慰,没有琐碎的询问,在千钧重担之下,他依然分神确认她的安危。这种含蓄到极致的关心,是独属于顾锦城的方式,却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能触动宋墨涵的心弦。
一股暖流悄然浸润心田,驱散了部分疲惫。宋墨涵指尖无意识地在控制台上收紧,语气保持着科研人员特有的冷静:“我没事,只是精神消耗有些大。能量场的理论基础,我怀疑与陈越同志感知到的‘权限’同源,但应用方式和稳定性天差地别,需要进一步验证。关于‘暗影’小队遇到的能量干扰…”
她脑海中飞速整合着刚才记录的数据和对孢子能量结构的理解,一个大胆的假设成形:“…我建议尝试将刚才使用的调和能量场参数进行逆向微调,频率偏移百分之三点七,或许能对那种干扰场产生中和效应。这只是理论推演,需要实际测试。”
她毫不犹豫地将一组修正后的频率参数传输过去。这是基于她对黑色圆盘能量特征与孢子活性关联性猜想的延伸,是一次走在理论前沿的冒险。
“收到。参数已转发技术团队,立刻尝试建立定向能量投射通道。”顾锦城没有任何质疑,果断接纳了她的建议。这种毫无保留的信任,是他们之间无需言明的默契。“另外…”他似乎在权衡措辞,将更现实的考量摆上台面,“物理隔离墙完工前,D区仍存在结构性风险。我已下令非必要人员撤至C区及以外。医疗区…位置敏感,是否需要组织转移?”
这是一个非常理智的建议。医疗区虽然拥有独立循环系统,但毕竟紧邻D区,是风险最高的前沿阵地之一。
宋墨涵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她的目光扫过医疗区内那些连接着复杂卫生设备的重伤员,他们脆弱的生命完全依赖于这些精密仪器的稳定运行,也包括刚刚从鬼门关被拉回一步的李铭。转移过程中的颠簸、设备断电风险、环境变化…任何一点意外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重伤员无法承受转移风险,精密仪器拆卸重装也会耗费大量时间,我们耗不起。”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与顾锦城命令部下“执行命令”时如出一辙的决绝,一种扎根于责任的坚韧,“医疗区,必须守住。这里是我的阵地。”
通讯那头沉默了一瞬,那沉默中包含了理解、担忧,以及最终的支持。随即,顾锦城低沉而坚定的回应传来:“好。我立刻从预备队抽调人手,加强医疗区通道防御。你…万事小心。”最后四个字,重若千钧。
“你也是。”宋墨涵轻声回应。千言万语,无尽牵挂,尽在这三个字之中。通讯切断,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那份沉甸甸的关怀。
她转身,将那份柔情深深埋入心底,重新投入争分夺秒的工作中。数据需要分析,伤员需要监测,潜在的威胁需要评估…她的战场,在这里。
不久后,医疗区气密门伴随着轻微的泄压声滑开。一名身着内部防御部队制服、脸上带着新鲜擦伤却眼神锐利如鹰的年轻女军官,带着一队神色肃穆的士兵快步走入。她动作干净利落,径直走到宋墨涵面前,抬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战地医生和特战队军人相互救赎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战地医生和特战队军人相互救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