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刚的强力领导和政工干部们不懈的努力下,晋南地区的农村,开始发生一场静悄悄却又翻天覆地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不再是简单的抗租抗税,而是触及灵魂的思想觉醒和组织严密的军事准备。
一、思想觉醒:把革命道理“讲透”、“讲活”、“讲人话”
各村的打谷场、祠堂、甚至田间地头,都成了天然的政治课堂。政工干部们彻底摒弃了照本宣科和空洞的口号,他们用最朴实的语言,结合农民们切身的痛苦经历和看得见的现实威胁,将革命的道理掰开了、揉碎了,一点一滴地灌输到每一个农民的心坎里。
“乡亲们! 咱们为啥祖祖辈辈受穷? 不是因为咱懒!是因为咱种出的粮食,大半都交了租子、纳了皇粮,养肥了地主和狗官!”
“官府为啥现在不管咱们? 不是他们变好了!是因为咱们北方的兄弟部队,把官军的主力给拖住了、打疼了! 他们腾不出手来收拾咱们!”
“等北边的仗打完了,官军腾出手来,会放过咱们吗? 绝对不会! 他们会变本加厉地把咱们抢走的土地夺回去!会把咱们农会的骨干一个个抓起来杀头! 咱们现在的好日子,到头来只是一场空!”
“那咱们该怎么办? 等死吗? 不! 咱们要团结起来! 要武装起来! 要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 咱们要支援北方的兄弟,一起把官军彻底打垮! 只有砸烂这个吃人的旧世道,咱们穷人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这些通俗易懂、直击人心的宣传,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农民们被苦难和恐惧封锁的心门。怀疑、观望、侥幸的情绪逐渐被危机感、愤怒和求变的渴望所取代。革命的热情,开始在被唤醒的阶级意识中,熊熊燃烧起来!
二、军事准备:把民兵队伍“练实”、“练硬”、“练出战斗力”
与此同时,从人民军主力中抽调出来的精锐军事干部,分散到各个村庄,开始以极其严格的标准,着手训练和整顿各村刚刚组建起来的民兵队伍。
训练场上,喊杀声震天!
“突刺!刺!”
“注意步伐!协同!”
“拉弓!瞄准!放!”
军事干部们毫不留情地纠正着每一个错误动作,反复演练着最简单的战术配合——如何利用地形埋伏、如何交替掩护撤退、如何集中力量打击敌人的薄弱环节。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军事技能,更是人民军那种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严格的纪律要求。
“记住! 你们现在不是扛着锄头的农民! 你们是保卫家园、保卫胜利果实的战士!” 军事干部们吼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把本事练好,等官军来了,让他们有来无回!”
三、统筹协调:王刚的“专员”权威与高效组织
王刚充分利用其“晋南地区前敌特派员”(或类似具有高度权威的身份)的名义和实际影响力,高效地统筹着晋南各地如火如荼的革命准备工作。
他建立了简易却有效的通讯网络,统一调配物资和人员:将有限的武器、物资优先配发给训练成绩好、觉悟高的民兵队;将筹集到的粮食、布匹集中管理,建立秘密仓库,准备支援北方;派出手下的政工和军事骨干,交叉巡视各地,检查工作,交流经验,解决困难。
整个晋南地区,仿佛一台突然被唤醒并高速运转起来的巨大机器。思想动员、军事训练、物资筹集、情报收集… 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又紧张高效地同步推进。
田野间,农民们一边劳作,一边听着干部宣讲,眼神中多了几分坚定和锐利。
打谷场上,民兵们挥汗如雨,进行着枯燥却必要的队列和刺杀训练,杀气渐渐凝聚。
村庄里,妇女们赶制着布鞋,收集着药材,后勤支援网络在悄然形成。
一种“全民备战、同仇敌忾” 的强大气场,开始在晋南的乡村弥漫开来。这里的农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从一个被压迫、被麻痹的群体,转变为一支有理想、有组织、有初步军事能力的可怕力量。
王刚站在解良县临时指挥部的地图前,听着各地传来的积极汇报,脸上露出了疲惫却充满希望的笑容。他知道,最困难的“破冰”阶段已经过去。晋南这块对方劲松而言本应是“安稳后院”的土地,已经在他的手中,变成了一座即将喷发的革命火山!一座埋葬旧世界的巨大兵营!
“方劲松…石峻德…你们的末日,快到了!” 王刚心中默念,目光投向了北方战火纷飞的晋西北方向。 他相信,当晋南这座火山彻底爆发之时,就是晋省剿匪战局发生决定性逆转的时刻!
晋南地区,初夏时节,麦浪翻滚。
在初步打开了工作局面后,王刚决定秘密下到基层,亲自看一看、听一听,晋南这片土地上的革命之火,到底燃烧得有多旺,根基扎得有多深。他没有惊动太多人,只带着几名精干的警卫员,换上粗布衣服,如同普通的行脚商人或探亲访友者,悄然行走在晋南的乡间小路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封建社会弹幕教我怎么革命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封建社会弹幕教我怎么革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