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就想改个名
登州的晨雾裹着寒意,漫过县衙的青瓦。赵五站在阿罗憾的尸身前,目光落在那柄插在胸口的狼头纹短匕上 —— 匕身淬着黑毒,刀刃上还残留着吐蕃特有的寒铁光泽,与他在高力士旧工坊见过的异域兵器如出一辙。
“大人,尸体已入殓,送往长安的文书也已备好。” 亲卫低声禀报,“慕容姑娘的信使来了,说她已派人在范阳边境的‘望胡驿’接应,还说范阳城内近期多了不少吐蕃商人,恐是史思明的眼线。”
赵五点头,接过信使递来的纸条。慕容芷的字迹遒劲,纸上不仅标注了望胡驿的位置,还提到 “颜鲁公(颜真卿)近日将巡按范阳,或可借其声望牵制史思明”。他捏着纸条,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怀中那半块 “正” 字铜牌 —— 铜牌边缘被海水磨得光滑,“正” 字笔画刚劲,却让他心头愈发纠结。
自永丰仓案起,他便常念及名字之事。昔年朱元璋能从朱重八改名,成就帝业,自己总以 “赵五” 为名,虽曾破漕弊、阻叛军,却终究显得粗鄙,难承大任。尤其是如今要面见颜真卿这等名满天下的名臣,要与史思明这等割据势力抗衡,“名不正则言不顺” 的念头,如芒在背。可他思来想去,始终未敢定夺 —— 既怕取字轻率,又恐担不起分量重的字眼,只能将这念头暂且压下,先赴范阳再说。
“柳萱,江月就托付给你和常嬷嬷了。” 赵五转身看向柳萱,眼中满是郑重,“魏涟虽死,但登州仍有吐蕃细作,你务必小心,若有异动,立刻联系李谦。”
柳萱递过一个包裹,里面是新缝的青袍和伤药:“你也多加保重,范阳是史思明的地盘,凡事别硬来。我已让常嬷嬷给你备了伤药,伤口若疼得厉害,记得按时敷。”
她的目光扫过赵五怀中的铜牌,似察觉到他的心事,却未多问,只轻声补了句,“无论到了范阳见谁,守好本心便好。”
赵五接过包裹,指尖触到衣料上细密的针脚,心中一暖 —— 衣角还绣着一个小小的 “正” 字,像是在无声呼应他怀中的铜牌。他握紧包裹,对众人拱手:“多谢诸位,待查清此案,我定回登州,与大家共守漕渠。”
启程时,登州码头的漕工们自发来送行。老周头握着一根新磨的铁钎,塞到赵五手中:“大人,这玩意儿防身用,若到了范阳遇到难处,记得往南喊,我们漕工虽没兵器,却能帮你传消息!”
赵五握紧铁钎,忽然想起老周头曾说 “大人是干大事的人,得有个像样的名号”,心头那股改名的念头又冒了出来,却依旧没敢说出口,只对众人深深一揖,转身登船。
漕船驶离登州,往范阳方向而去。赵五站在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海岸线,从怀中掏出那半块 “正” 字铜牌 —— 这是阿罗憾死前攥在手中的物件,他总觉得这 “正” 字与自己有缘,却又不敢贸然用在名字上。行至渤海湾时,亲卫忽然示警:“大人,前方有两艘可疑的渔船,船帆上没有标记,像是吐蕃人的探子!”
赵五眯眼望去,只见渔船在海面徘徊,船头的人频频往漕船方向张望。他对亲卫道:“放慢船速,假装是运粮船,等他们靠近,再动手!”
渔船果然上当,渐渐靠近漕船。待进入射程,赵五一声令下,箭矢如雨般射出。渔船上的人慌忙反抗,却架不住亲卫们的攻势,很快便被制服。审讯后得知,他们是吐蕃派来的探子,奉命监视往范阳去的船只,若发现官府船只,便点燃信号弹通知沿途伏兵。
“看来吐蕃在范阳沿途设了不少埋伏。” 赵五皱眉,对亲卫道,“把探子绑起来,船帆换成普通商船的标记,继续前行。”
漕船换了帆,果然顺利通过了几处可疑的海域。三日后,终于抵达范阳边境的望胡驿。驿站外,慕容芷的手下早已等候,为首的是个面生的汉子,自称 “阿柴”,是慕容芷的远房族人。
“赵大人,慕容姑娘让小的转告,史思明和吐蕃使者的联络点在范阳城外的‘黑松林驿站’,他们明日就要会面,商议进攻凉州的细节。” 阿柴递过一张手绘的地形图,“姑娘还说,黑松林里有吐蕃的伏兵,需小心应对。”
赵五接过地形图,见黑松林驿站周围标注着几处红点,是伏兵的位置。他下意识摸了摸怀中的铜牌,忽然问阿柴:“你说,一个人若想改个名号,该如何取才好?”
阿柴愣了愣,挠头道:“大人是说… 改名?这得找有学问的人吧?比如那些读书的老先生,或是像颜鲁公那样的大官,他们肚子里有墨水,取的字定是好的。”
这话恰好戳中赵五的心事,他默默记下,对阿柴道:“你先带几人去黑松林侦查,摸清伏兵数量,我随后带亲卫赶来。”
阿柴领命离去,赵五则在驿站内整理行装。他打开柳萱缝制的青袍,将 “正” 字铜牌系在腰间,又把阿罗憾留下的密信和吐蕃地图仔细收好 —— 这些都是指证史思明和吐蕃勾结的关键证据。只是一想到明日要见颜真卿,要以 “赵五” 之名与这位名臣议事,他便觉得不妥,改名的念头愈发强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雪月大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雪月大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