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朝会定规
洪武十三年十月初一,奉天殿的朝钟撞了三响,朝鲜与琉球的使臣身着朝服,在鸿胪寺卿的引导下缓步走入。殿内的盘龙柱上缠着鎏金祥云纹,御座前的丹陛两侧,整齐排列着前六卷缴获的战利品 —— 倭国的武士刀、蒙古的牛角弓,如今又多了琉球进贡的玛瑙与朝鲜献上的豹皮,无声诉说着大明的疆域开拓。
赵政身着衮龙袍端坐御座,目光扫过阶下的使臣。朝鲜正使郑麟趾率先上前,行三跪九叩之礼,双手高举国书:“朝鲜国王臣李芳远,谨遣臣麟趾,贡人参五十斤、种马二十匹、白绵纸百卷,恭贺陛下平定倭患,愿永遵‘三年一贡’之制,恪守事大之礼。”
鸿胪寺卿高声唱喏,内侍接过国书呈给赵政。赵政翻开国书,见字迹恭谨,末尾特意提及 “愿求灵州农师三名,教我国民种植青稞”,不禁笑道:“朝鲜与大明唇齿相依,农师与粮种即刻拨付,再赐江南织锦五十匹、民生犁十具,助你国发展农桑。”
郑麟趾大喜,再次叩首谢恩。按永乐年间的旧例,大明回赐之物价值往往是贡品的三倍以上,这般厚待远超预期。
琉球使臣尚泰随后上前,献上硫磺与苏木的清单:“中山王臣察度,遣臣泰贡硫磺三百斤、苏木两百斤、生红铜五十斤,求陛下赐青稞种百石、农书千卷,再准我国子弟入太学就读。” 他刻意提及入太学之事,深知洪武二十二年琉球首次遣子弟入学时,曾获太祖盛赞 “于诸夷为最笃”。
赵政颔首应允:“太学已备‘观光之馆’,你国子弟入学后,廪饩裘葛皆优于儒生,农种与农书今日便由苏琬琬交付。” 他顿了顿,补充道,“东瀛都护府需硫磺铸炮,往后琉球贡硫,可直接运至宁波港,由水师护送火器营,省去中转之劳。”
尚泰连连叩谢,这事比赐粮种更让他欣喜 —— 琉球硫磺向来销路不畅,如今能直接供应大明火器营,便是打通了长久的贸易渠道。
朝会进行到午时,礼部尚书呈上《诸蕃朝贡新定章程》,上面用朱笔圈着重点:“朝鲜仍循‘一年三贡’旧制,贡道走鸭绿江入辽东;琉球改为‘二年一贡’,每船限百人,贡道经宁波港;两国使臣入京,需先在会同馆验勘合文册,无诈方可入朝。” 这是参照《大明会典》修订的新规,既延续旧制,又根据东海局势做了调整。
赵政翻看章程,在 “贸易附则” 处停住:“再加一条,朝鲜的人参、琉球的硫磺,可与大明的丝绸、瓷器按市价交易,礼部设‘互市司’专管此事,不许官吏盘剥。” 他想起前六卷江南织户常抱怨 “藩贡贸易不畅,丝绸积仓”,如今开互市正可解此困局。
苏琬琬立刻出列奏道:“臣已备好互市清单,江南织户的云锦、灵州的青稞酒、王老铁的农器皆可入市。昨日郑使臣提及朝鲜白绵纸质优,正好供大明书局印书,可等价交换。”
郑麟趾与尚泰对视一眼,皆面露喜色。尚泰起身补充:“我国盛产硫磺与螺壳,愿以十斤硫磺换一石青稞,百斤螺壳换一匹丝绸,不知陛下应允否?”
“准了。” 赵政抬手道,“再赐琉球中山王皮弁、玉圭,按二品秩相待;朝鲜国王赐冕服九章,仍循亲王礼制。” 这话引得使臣们再次叩首,他们深知,这般礼遇在藩属国中已是顶配 —— 琉球的二品待遇远超占城、暹罗,朝鲜的亲王级冕服更是独一份。
朝会散去时,夕阳正照在奉天殿的琉璃瓦上。赵江月陪着赵政走下丹陛,看着使臣们捧着赏赐的农书与图样离去,轻声道:“父亲,儿臣今日才懂,‘四海称臣’不是要诸国岁岁纳贡,而是让他们愿与大明共守民生安稳。”
赵政望着远处的鼓楼,那里正传来报时的鼓声:“对。朝鲜求农器、琉球要粮种,皆为百姓生计。前六卷我们在灵州种青稞、在东瀛建坊市,是安大明之民;今日赐种赐书、开互市,是安四海之民。民心齐了,海疆自然永固。”
此时的会同馆内,苏琬琬正与使臣们核对互市细节。郑麟趾捧着民生犁的图样,细细询问犁铧的铸造之法;尚泰则拿着青稞种,听苏先生讲解混种技巧。
(第三百五十章 完)
《雪月大明》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雪月大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雪月大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