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的晨雾带着咸腥气,黏在天宇的粗布外套上,像一层化不开的薄霜。他蹲在圣保罗教堂的石阶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铜制令牌——那是从华夏镇带出来的信物,正面刻着“华夏”二字,背面是朵简化的稻穗纹。
“东家,就是前面那栋砖楼。”身后的阿武压低声音,朝街角努了努嘴。
天宇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雾霭中露出一栋三层红砖建筑的轮廓。墙面上爬满深绿色的藤蔓,二楼的拱形窗棂擦得锃亮,隐约能看见里面晃动的人影。门口立着两尊石狮子,虽不及故乡祠堂前的威严,却也透着几分肃穆。最醒目的是门楣上的匾额,黑漆底上镶着三个鎏金大字:“华人商会”。
“比想象中气派。”天宇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尘土。他特意换上了件浆洗得发白的绸衫,袖口却磨出了毛边——这是临行前陈先生特意嘱咐的,“既不能显得太寒酸,也别露富,墨尔本的华人圈,眼睛都尖着呢。”
两人装作闲逛的水手,沿着街边的鹅卵石路慢慢靠近。街角的面包房飘出黄油香气,几个穿西装的洋人举着报纸谈笑,看见天宇他们,眼神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阿武攥紧了藏在袖管里的短刀,喉结动了动:“东家,这些洋鬼子……”
“别冲动。”天宇按住他的胳膊,目光落在商会门口的台阶上。那里站着两个穿黑马褂的汉子,腰间挂着黄铜怀表,时不时拦住往来的人盘问几句。有个挑着担子的华工想往里走,刚踏上第一级台阶就被拦住,说了几句后悻悻地离开,担子上的咸菜坛子晃出几滴卤水。
“看来不是谁都能进。”天宇拉着阿武拐进旁边的小巷,巷子深处堆着些废弃的木箱,正好能遮住身形。他从木箱缝隙里往外看,只见一个戴瓜皮帽的商人走到门口,递上块腰牌,两个汉子躬身放行;随后又来个穿长衫的老者,手里拿着封火漆信件,同样顺利入内。
“得有信物或者引荐。”阿武凑过来说,“刚才那商人的腰牌,看着跟咱的令牌不是一个路数。”
天宇点点头。出发前他就打听过,墨尔本华人商会分“内圈”和“外圈”,内圈多是早年下南洋的富商,手里握着码头、货栈的产业;外圈则是些小商贩、手艺人,靠着商会的庇护讨生活。像华夏镇这样从矿区新起的势力,连外圈的门槛都未必够得上。
巷口传来马蹄声,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停在商会门口。车夫跳下来掀开帘子,先下来个穿旗袍的妇人,手里拎着绣花香囊,随后是个留着八字胡的中年男人,手指上的翡翠戒指在雾中闪着光。两个守门汉子见了,忙不迭地躬身:“黄会长,您里边请。”
“黄会长?”天宇心里一动。临行前的信里提过,墨尔本华人商会的现任会长叫黄启山,广东人,早年靠贩卖丝绸发家,在洋人和华人圈里都吃得开。据说此人最看重“实力”,不管你从哪来,只要能给商会带来利益,就能坐上主位;反之,哪怕是沾亲带故,也只能站在门口喝冷风。
马车刚进去,又有个穿短打的汉子匆匆跑来,手里举着个布包,对着守门人急道:“劳驾通报,黑风矿的弟兄托我送批矿石样本,说是跟李理事约好的。”
守门人接过布包掂量了下,眉头皱了皱:“李理事今儿接待洋行的人,没空见矿上的。东西留下,过几日再来。”
汉子急得脸通红:“可是……”
“让你留下就留下!”守门人不耐烦地挥挥手,“矿上来的粗人,懂不懂规矩?”
汉子咬了咬牙,把布包塞给守门人,转身离开时,肩膀垮得像被抽走了骨头。天宇看着他的背影,突然想起华夏镇的王铁匠——当年他们第一次去黑风矿收矿石,也受过这样的冷遇。
“东家,要不咱也把令牌递上去试试?”阿武忍不住问。
天宇摇摇头:“再等等。”他注意到,商会侧面有条窄巷,巷口挂着块“通往后院”的木牌,一个提着菜篮的老妈子正从里面出来,篮子里装着新鲜的蔬菜,显然是给商会厨房采买的。
两人等老妈子走远,悄悄溜进窄巷。巷子两侧的砖墙很高,墙头上插着碎玻璃,却在靠近后院的地方有个缺口,像是被人刻意砸开的。天宇踮脚往里看,后院里堆着些木箱,几个伙计正忙着清点货物,隐约能听见里面传来算盘声。
“是个货栈。”阿武眼睛一亮,“说不定能混进去。”
天宇刚要说话,巷口突然传来脚步声。两个巡逻的巡捕举着警棍走过,帽檐下的目光扫过巷内,吓得两人赶紧缩到缺口后面。巡捕嘴里哼着小调,靴底踏在石板上的声音越来越远,天宇才松了口气,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不能硬闯。”他拉着阿武退回主街,“得找个能搭话的人。”
街对面的茶馆里传来说书声,天宇眼睛一亮,带着阿武走了进去。茶馆里挤满了华人,三教九流都有,嗑瓜子的、喝茶的、大声谈笑的,空气里弥漫着茶叶和汗味的混合气息。两人找了个角落的桌子坐下,点了壶最便宜的粗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1858年的澳洲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1858年的澳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