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裹着矿渣的气息漫过山谷时,李奎已经在三座金矿的制高点转了两圈。望远镜里,殖民者撤退的方向还残留着零星的炊烟——那是他们临时营地的余烬,但谁都清楚,这群狼不会甘心失去嘴边的肥肉。
“把指挥部设在三号金矿的了望塔,”李奎放下望远镜,手指在地图上重重一点,“这里地势最高,能同时监控三座矿的动静。”他转身看向身后的参谋组,“布防方案细化好了吗?我要的不是花架子,是能挡子弹的铁防线。”
一、三层防线:像铁桶一样箍紧金矿
外围警戒圈的桩子刚打下去,赵虎就带着工程队把铁丝网拉成了蛇形。他光着膀子,古铜色的后背淌着汗,手里的钳子“咔嚓”一声剪断多余的铁丝:“这圈网得带倒刺,每隔五米挂个铃铛,风吹草动都能听见。”
士兵们在铁丝网外埋上了尖木桩,木桩顶端削得比匕首还锋利,密密麻麻像一片矮丛林。“殖民军最爱用骑兵冲锋,”赵虎踩着木桩试了试硬度,“这些玩意儿,够他们的马喝一壶的。”
离铁丝网三百米的山腰上,林清正指挥士兵挖交通壕。铁锹插进土里的声音此起彼伏,很快就挖出一条条深一米、宽半米的壕沟,沟底还铺着碎石——“下雨不积水,跑起来也稳当。”她用尺子量着沟宽,“每隔十米挖个避弹坑,能藏下三个人就行。”
一个年轻士兵不解地问:“林姐,挖这么多沟干啥?直接守在矿里不行吗?”
林清直起身,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等敌人反扑时,这些沟就是咱们的腿。能跑能躲能射击,总比站在空地上当靶子强。”她指着远处的密林,“看见那片松树林了吗?在里面藏几个暗哨,敌人一靠近就鸣枪,咱们在沟里能最快反应。”
中层防御带的重点是三座金矿之间的连接道。李奎带着测绘兵在山道上走来走去,手里的粉笔在石头上画着圈:“一号到二号的山脊线,架三挺机枪,交叉火力覆盖整段坡路;二号到三号的河谷,得炸掉那座小桥,改搭浮桥,白天架着,夜里收起来——主动权得在咱们手里。”
工兵队正在安装绊发雷。这些用空罐头做的简易地雷,里面塞满了碎石和火药,引线连着细细的鱼线,藏在草丛里几乎看不见。“别小看这玩意儿,”老兵教新兵拉线,“敌人踩上来,就算炸不死也能炸残,至少能迟滞他们半小时。”
赵虎的声音突然从对讲机里传来:“李队,三号矿的仓库里找到批旧铁轨,能不能废物利用?”
李奎眼睛一亮:“卸下来!铺在二号矿的入口,做个活动闸门,敌人来了就放下,把他们关在外面啃铁轨去!”
核心防御区的布防最是细致。矿工们自发来帮忙,把选矿车间的厚钢板拆下来,钉在主矿道的入口,做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铁闸门。“这钢板能挡步枪子弹,”老矿工拍着钢板,声音洪亮,“当年殖民者用它防塌方,现在正好防子弹!”
仓库被改造成了临时弹药库,墙壁用沙袋堆了三层,门口架着两挺重机枪,士兵们抱着子弹箱往里搬,脚步声在空荡的仓库里回响。林清正在给医护队划分区域:“这边放病床,那边存药品,手术台就用选矿的石台改造,记得铺层棉絮,别让伤员硌得慌。”
二、明暗哨:让敌人摸不清虚实
天刚擦黑,暗哨就钻进了外围的松树林。张五趴在一棵老松树的树杈上,迷彩服和树皮几乎融为一体,手里的步枪架在树丫上,枪口对着山下的小路。“看见烟头的火光就打信号弹,别轻易开枪,”他低声对身边的新兵说,“咱们是眼睛,不是枪杆子。”
新兵紧张得手心冒汗,死死攥着望远镜:“五哥,要是敌人摸到跟前来了咋办?”
“别怕,”张五拍了拍他的肩膀,“树后有应急通道,实在不行就往交通壕跑,咱们的人听见枪响会来接应。”他指了指树干上绑着的信号弹,“红的是有小股敌人,绿的是大部队,记住了?”
明哨的岗位设在铁丝网内侧的了望塔上。李奎特意让人在塔上挂了盏马灯,昏黄的光线下,士兵们的剪影在塔上移动,故意让远处的人看得清楚。“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咱们在这儿,”李奎对哨兵说,“但他们不知道塔里有几个人,也不知道枪架在哪——这叫威慑。”
夜里的巡逻队最是辛苦。赵虎带着人牵着军犬在防线内来回走,军犬的鼻子贴着地面,时不时停下嗅嗅,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咽。“殖民军的靴子沾着海边的盐味,”赵虎摸了摸军犬的头,“阿黑能闻出来,比咱们的鼻子灵十倍。”
有次军犬突然对着一片灌木丛狂吠,赵虎立刻示意士兵卧倒,自己匍匐过去一看——原来是只野兔子。他松了口气,却还是让人在那里补了颗绊发雷:“小心驶得万年船。”
三、全民皆兵:矿工们的“土防线”
“这玩意儿我熟!”老矿工王大叔拿着凿子,在铁矿的岩石上凿着坑,“当年殖民者怕咱们逃跑,在矿道里挖过这‘陷阱坑’,现在正好用来对付他们!”他凿的坑深半米,里面埋着尖尖的矿渣,上面铺着树枝和浮土,别说人踩上去,就是马踏过也得栽跟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1858年的澳洲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1858年的澳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