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天宇早有准备,“但你们的织布机和冶铁炉,必须以成本价卖给我们,而且要派工匠来传授技术。”
查理犹豫了。殖民当局一直禁止向殖民地输出核心技术,怕“土着掌握后威胁统治”。但看着天宇手中那份详细的“澳洲铁路建设计划”——那是从俘虏口中得知的机密,他知道华夏城早已摸清殖民当局的软肋。
“工匠可以派,但只能传授基础技术,而且人数不得超过十人。”查理最终妥协。
双方还约定开放三个通商口岸:华夏城的青岚港、殖民当局的悉尼港,以及红河谷的中转码头。每个口岸设联合检查站,由双方人员共同管理,防止走私和偷税。
四、赔偿与释放:迟来的公道
“第五条:战俘与赔偿”的讨论最令人沉重。天宇要求殖民当局释放所有被关押的华人劳工,共三百七十六人,还要赔偿每人二十英镑的损失费。
“太多了!”查理惊叫,“二十英镑相当于一个士兵半年的军饷!三百七十六人就是七千多英镑,殖民当局拿不出这么多钱!”
“拿不出?”牛皋将一个账本拍在桌上,上面记着殖民军抢走的粮食、烧毁的房屋,“三年前你们抢了黑石村三百石粮食,按现在的市价,值五千英镑;去年烧毁的陶器作坊,损失不下三千英镑。我们只要七千英镑,已经很客气了。”
天宇补充道:“这些劳工中有八十人被你们强征去挖铁矿,不少人累死在矿洞里。赔偿不是目的,是让你们记住,华人的命,值钱。”
查理看着账本上的血手印——那是劳工们按的指印,终于低头:“可以分期支付,三年内付清。但华夏城也要释放所有殖民军俘虏,共一百四十五人,不得索要赎金。”
“可以。”天宇答应,“但他们必须签署保证书,永不再踏入华夏城自治区域,否则格杀勿论。”
最后一条款是关于“和平保障”:双方约定,若发生争端,先由联合委员会调解,调解不成再提交伦敦和华夏城共同裁决,严禁直接动武。天宇特意加上“若殖民当局单方面撕毁协议,华夏城有权收回所有开放口岸,并视为战争行为”,这是他给协议上的“保险栓”。
五、定稿与见证:多方认可的承诺
协议定稿那天,周边十二个部落的首领都来了。他们穿着盛装,带来了最珍贵的礼物:黑风口首领的虎皮、红河谷首领的铁矿石、红树林首领的珍珠。这些礼物被摆在议事堂中央,象征着对华夏城的支持。
老石匠亲手打造了协议的存放盒,用的是红河谷最坚硬的铁木,上面雕刻着华夏城的城徽和十二个部落的图腾。当天宇和查理在协议上签字时,首领们齐声唱起古老的歌谣,歌声里没有仇恨,只有对和平的期盼。
查理将协议副本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牛皮公文包。他看着议事堂外正在平整土地的百姓,看着校场上训练的士兵,突然觉得这场谈判的妥协,或许是他职业生涯中最正确的决定。
“天宇城主,”查理伸出手,“希望我们都能遵守承诺。”
天宇握住他的手,掌心的老茧硌得彼此生疼:“华夏城的人,说话算数。”
夕阳的金辉透过窗棂,照在两份一模一样的协议上。墨迹已干,红色的印泥在“华夏城”和“大英帝国澳洲殖民当局”的落款上闪耀,像两颗相互制衡的星辰。
王贵和牛皋站在天宇身后,看着协议上的条款,眼中既有喜悦,也有警惕。他们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和平,殖民当局的野心不会消失。但至少此刻,华夏城有了喘息的空间,有了发展的时间。
议事堂外,孩子们在放风筝,风筝上画着界碑的图案,在蓝天上飞得很高。天宇知道,真正的守护,不是靠协议上的文字,而是靠华夏城日益强大的实力,靠百姓们对家园的热爱。
协议初成,只是华夏城漫长征程中的一个驿站。前路依旧有风雨,但只要人心齐,脚步稳,就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守不住的家园。
夜色渐深,议事堂的灯火依旧明亮。天宇和将领们还在研究协议的执行细节,确保每一条款都落到实处。窗外的风,带着远处稻田的清香,吹拂着这座充满希望的城池,也吹拂着那份凝聚着汗水与智慧的《休战协议》——它将见证华夏城的成长,也将迎接未来的挑战。
喜欢穿越1858年的澳洲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1858年的澳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