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山城之夜,空气中除了江水的湿气,更多了几分不同寻常的热度。市革委会主办的技术交流酒会,在这座城市老牌的涉外饭店里举行。吊灯洒下略显昏黄却足够温暖的光,照在与会者或郑重、或好奇、或略带拘谨的脸上。男人们多是深色中山装,女同志们则穿着朴素的列宁装或格子上衣,偶有海外归来的学者穿着西装,便显得格外扎眼。
江凛(李振)一身合体的深灰色西装,从容地穿行在人群中,与几位来自北京部委的专家寒暄,言谈间引用的几个国外微电子领域的最新动态,让专家们频频点头。苏晴(苏珊)则安静地跟在他身侧,一身得体的浅色套装,目光平和,手中端着的橙汁几乎没动,仿佛一个尽职的记录者。但她隐藏在平静外表下的感官,正如同最精密的雷达,扫描着整个会场。
陈思远也来了,穿着他最好的一套蓝布中山装,洗得有些发白。他显得有些局促,努力想融入那些高谈阔论,却往往插不上话,只能紧紧跟着江凛,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赵工自然也出席了,正与几位相熟的老工程师站在一处,话题围绕着他们擅长的传统机床改造,偶尔瞥向江凛和陈思远的方向,眼神复杂。
“李振先生,”一个略带油滑的声音插入,是市里负责工业引进的干部钱前进,他身边跟着一位头发梳得锃亮、穿着时髦西装的中年男人,“这位是太平洋贸易公司的代表,威廉·王先生,他对我们山城的工业基础很感兴趣。”
威廉·王,正是银狐手下的干将之一,化名潜入。他笑容可掬地伸出手:“李先生,久仰。听说您是微电子专家,正好,我们公司代理的几条美国生产线,都涉及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或许有机会合作。”
江凛与他握手,感受到对方掌心刻意的力度和探究的目光。“王先生过奖,不过是略知皮毛。国内百废待兴,正是需要学习的时候。”他回答得滴水不漏,既不卑不亢,又留有余地。
威廉·王话锋一转,看向陈思远:“这位就是陈思远工程师吧?听说你在搞数控系统?年轻人有想法是好的,不过……”他拖长了语调,带着一丝怜悯式的惋惜,“这条路可不好走啊。光是伺服电机和精度编码器,就不是我们现在能解决的。我们公司倒是可以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只是……价格嘛。”他摇了摇头,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陈思远的脸色瞬间涨红,想要反驳,却一时语塞。周围几位原本对数控感兴趣的工程师,也露出了犹豫的神色。
就在这时,江凛轻轻拍了拍陈思远的肩膀,上前半步,微笑道:“王先生说得对,核心器件的确是个难题。不过,思路可以变通。比如,在开环控制下,通过优化算法和机械结构补偿,未必不能达到初级应用的要求。而且,”他目光转向赵工那边,声音提高了一些,确保周围人都能听见,“我记得赵工之前负责仿制的C620,其主轴箱传动齿轮的侧隙问题,如果引入简单的单片机进行预判补偿,效率至少能提升百分之十五,精度也能改善。这比整体更换系统,成本和可行性都更高。”
他这番话,不仅巧妙化解了陈思远的尴尬,指出了另一条技术路径,更精准地点出了赵工负责项目中一个长期存在、却被习惯性忽略的技术痛点——齿轮侧隙导致的精度流失。
赵工猛地一愣,脸上闪过一丝愕然,随即陷入思索。他身边的一位老工程师忍不住追问:“李先生,你说单片机预判补偿?具体怎么实现?”
江凛从容不迫,借用桌上的酒杯和火柴盒,简单勾勒了一个反馈控制的原理图,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了概念。他没有给出具体方案,却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赵工看着那简易的图示,又回想自己项目中反复调试却始终无法根除的精度问题,眼神中的质疑渐渐被一种豁然开朗所取代。这个海外回来的专家,似乎……真有几分本事。
威廉·王的笑容僵硬了一瞬,很快恢复自然,打了个哈哈:“李先生果然见解独到,受教了。”他深深看了江凛一眼,借故走开了。
---
饭店某隐秘套房,
银狐通过威廉·王身上隐藏的麦克风,实时听着宴会厅的动静。当听到江凛不仅解了围,还顺势指出了赵工项目的漏洞,甚至隐隐有将赵工拉拢过去的趋势时,他摇晃红酒杯的动作停了下来。
“这个李振……不简单。”银狐对着空气低语,眼神锐利,“他的知识结构太新,太超前,不像这个时代该有的学者。查,动用一切资源,查清他和那个苏珊的真实背景。我不喜欢计划外的变数。”
他按下另一个通讯器:“启动B计划。让‘钉子’动起来,给那位赵工程师再加点压力。让他没心思去考虑什么‘补偿’。”
---
舒缓的舞曲响起,气氛变得轻松了一些。江凛正准备与苏晴交换一个眼神,一位穿着米白色风衣、气质干练的年轻女子端着酒杯走了过来,她胸前挂着记者证,上面写着“安然 - 《科技观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时空狙击终极守护请大家收藏:(m.20xs.org)时空狙击终极守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