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耕种、会养殖的农夫,让他们去耕种堡外的荒地,收获后按比例分成,给他们留足口粮;
身强力壮、没有劣迹的青壮,先编入工程队,跟着修墙、搬运,表现好的,再补充进护卫队;
至于老弱妇孺,刘江让人在堡外西侧划定了一片安全区域,搭建了临时的窝棚,每天派人送去稀粥和野菜,让他们在那里暂时栖身,同时派人盯着,防止生乱。
几天下来,又收留了二十多个有用的工匠和农夫,补充了十几个青壮进工程队,护卫队则保持在一百人,宁缺毋滥。
整编后的护卫队,开始了更系统的训练。赵忠把战场上学到的经验都教给他们,弓手练准头,刀盾队练格挡,长枪队练突刺和阵型,每天从早到晚,校场上都回荡着喊杀声和兵器碰撞声。
王铁山带着工匠们,忙着修补围墙,加厚藤牌,赶制箭头和铁蒺藜;王木匠则带着人加固箭楼,修补破损的女墙。
后勤队的春桃,把战死弟兄的家属都安顿好,有的安排缝补衣物,有的安排照看孩子,让她们能安心生活。
整个刘家堡,虽然还带着战争的伤痕,却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机和秩序。
刘江站在箭楼上,看着下面训练的护卫,忙碌的工匠,还有在田里耕种的农夫,心里那股沉重渐渐消散了些。
消化了战斗的经验,整合了队伍,吸收了人才,这个“铁壁刘家堡”,才算是真正站稳了脚跟。
虽然前路依旧充满未知,但他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只要这一百人的护卫队能顶用,只要这堡墙还立着,他们就有底气,在这乱世里,继续走下去。
秋日的阳光洒在堡墙上,将“刘”字旗照得格外鲜艳。这面旗帜,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如今更像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坚守,象征着希望,也象征着刘家堡,正在悄然崛起。
喜欢明末铁院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末铁院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