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堡的夏夜,格外宁静。堡内的茅草棚里,流民们早已睡熟,只有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和工匠坊里偶尔传来的打铁声,在夜色中回荡。刘江站在箭塔顶层,望着远处的天际线,晚风拂过,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他心头的沉重。
三日前,他收到了一封密信,是潜伏在北京的义士通过商人传递来的,信纸被折叠成极小的方块,藏在货物的夹层里,躲过了清军的搜查。信上的字迹潦草,却字字惊心:“清廷已决意征讨刘家堡,以博洛为主帅,领兵五千,携红衣大炮二十门,粮草万石,一月后从通州出发,目标直指刘家堡。此次征讨,清廷视刘家堡为‘抗清旗帜’,誓要踏平,绝无退路。”
刘江捏着信纸,指节发白。他想起博洛上次撤退时冰冷的眼神,想起那句“下次不会再给你们任何机会”,没想到,这“下次”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烈,五千精锐,二十门红衣大炮,这是上次兵力的近两倍,炮力的两倍,而他们刘家堡,现在虽有九百多人,却大半是流民,能战斗的不过五百人,其中真正的精锐,只有机动队的五十人和炮队的十余人;火炮只有两门弗朗机炮,第三门还在铸造中,弹药更是稀少;粮食虽有周边村落支援,却也只够维持两月,若被长期围困,依旧难逃粮尽水绝的命运。
“堡主,夜深了,该歇息了。”陈武走上箭塔,手里拿着一件外衣,递给刘江,“赵叔和孙师傅还在工匠坊等着,说有要事跟您商议。”
刘江接过外衣,披在身上,深吸一口气:“把赵叔、孙师傅、李三、老周都叫来,指挥所议事。”
半个时辰后,指挥所内,烛火通明。赵忠、孙铁匠、李三、老周围坐在桌旁,刘江将密信递给他们,每个人看完,脸色都变得凝重。
“五千人?二十门红衣大炮?”李三忍不住惊呼,“这博洛是疯了吗?为了咱们这座土堡,动用这么多兵力!”
赵忠咳嗽两声,脸色苍白却眼神坚定:“不是疯了,是怕了。咱们守住了堡,成了‘大明铁壁’,成了北方抗清的旗帜,清廷怕咱们动摇人心,怕更多人投奔咱们,所以才要下死手,一举铲除。”
“可咱们的炮……”孙铁匠皱起眉头,“第三门弗朗机炮还得十日才能铸成,弹药也只够三门炮各射五十轮,跟清军的二十门红衣大炮比,差太远了。他们一炮就能轰塌咱们的城墙,咱们的炮,顶多能轰散他们的冲锋阵型,根本挡不住他们的炮轰。”
老周则忧心忡忡:“粮食也成问题。现在粮库有五百斤糙米,周边村落答应支援三百斤,可若被围困,这些粮食顶多撑两个月。清军有万石粮草,能围咱们半年,到时候,咱们还是得饿肚子。”
指挥所内陷入沉默,烛火的噼啪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每个人都清楚,这一次,他们面临的是比上次更绝望的处境,兵力悬殊,炮力悬殊,粮草悬殊,清廷更是志在必得,没有任何退路。
刘江打破沉默,语气平静却带着坚定:“怕也没用,咱们能守住一次,就能守住第二次。现在,咱们要做的,就是在一个月内,做好万全准备。”
他看向孙铁匠:“孙师傅,第三门炮,能不能加快进度?十日之内,必须铸成!另外,多铸子铳,越多越好,哪怕用旧铁锅、废铁,也要铸,弹药不够,就用碎石、铁屑代替,只要能响,能伤人就行。”
“臣遵令!”孙铁匠重重点头,“俺这就回去,让工匠们两班倒,日夜不停,十日之内,定能铸成第三门炮,子铳至少铸两百个!”
刘江又看向李三:“李三,你的机动队,加强训练,尤其是夜袭和游击战术。清军兵力多,粮道肯定长,你要带着机动队,熟悉刘家堡周边的地形,尤其是通州到刘家堡的路线,找到他们粮道的薄弱点,一旦开战,就绕到他们后方,袭扰粮道,烧他们的粮草,尽可能拖延他们的进攻节奏。”
“放心吧堡主!”李三挺直腰板,“俺这就带着机动队去勘察地形,保证把每条小路、每个隐蔽点都摸清楚,到时候,定让博洛的粮草烧个精光!”
“老周,”刘江转向老周,“粮食方面,你再去跟周边村落联络,尽量多征集一些,同时,组织所有流民,加快开垦荒地,多种速生的杂粮,比如荞麦、燕麦,争取在清军到来前,能收获一批,多少能缓解点压力。另外,在堡内挖几个秘密粮窖,储存粮食和水,以防被围困。”
“俺这就去办!”老周应声而起,“周边村落那边,俺亲自去,就算磕头求人,也要多弄点粮食回来!”
最后,刘江看向赵忠:“赵叔,你伤势未愈,暂时负责城防加固。东墙、南墙,再加厚三尺,用砖石和沙袋混合堆砌,多设炮位和箭窗;外围的壕沟挖深加宽,里面埋上尖木和震天雷;堡内的街道,多设临时街垒,用砖石、门板、沙袋搭建,就算城墙破了,也要用巷战拖延时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铁院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末铁院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