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石山深处的一处偏僻山坳,被三道木栅栏层层围住,栅栏外立着一块醒目的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禁入!违者军法处置”,这里是赵罗亲自划定的“化工坊”,也是整个铁石山最危险的地方。
坊内没有寻常工坊的喧闹,只有几个穿着厚麻布防护服、脸上蒙着湿麻布的人,围着一个巨大的陶缸忙碌。为首的两人,一个是曾在龙虎山炼丹的道士玄机子,手里拿着一根长木勺,小心翼翼地搅拌着缸里的液体;另一个是铁匠出身的刘二,他戴着用铜片打造的简易护目镜,正往陶缸下的炭火里添柴,动作轻得像怕惊动什么。
“府主,酸液温度快到‘温手不烫’了,能下棉花了不?” 玄机子回头,声音透过湿麻布,带着几分闷响。他身后的地上,堆着一堆弹过的干净棉花,旁边还放着两个陶罐,分别装着淡黄色的硝酸和无色的硫酸,这是化工组用硝石、硫磺和绿矾,耗时半年才提炼出的“强水”,之前几次尝试,就是因为酸液浓度不够、温度没控制好,炸破了三个陶缸,刘二的左手还被飞溅的酸液烧出了一片疤痕。
赵罗站在离陶缸五步远的地方,也穿着防护服,手里拿着一根用竹筒做的温度计(里面灌了染色的酒精,是工造司按他的图纸做的简易版),闻言探头看了看竹筒上的刻度:“再等片刻,温度降到‘温手’就好,酸液太烫,棉花会直接烧起来;太凉,硝化不彻底,后面还得炸。”
这话让玄机子和刘二都打了个寒颤。半个月前,他们第一次尝试时,没控制好温度,酸液刚接触棉花就“砰”地一声炸了,陶片飞了一丈远,玄机子的道袍被烧了个洞,从那以后,没人再敢马虎。
又等了半柱香,赵罗点头:“可以了。刘二,把棉花分小撮放,一次别放太多。”
刘二应了声,拿起一小撮棉花,像递易碎品似的,轻轻放进陶缸里的酸液中。玄机子立刻用长木勺搅拌,棉花在酸液里慢慢变得透明,像泡在水里的纱线。“记住,搅拌要匀,每撮棉花都得浸到酸液,少一秒都不行。” 赵罗叮嘱道,硝化棉的关键,就是让棉花纤维充分与硝酸、硫酸的混合液反应,差一点都会导致部分纤维没硝化,后续干燥时极易自燃。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几人屏气凝神,按“小撮投放、匀速搅拌、静置一刻钟”的流程,处理完了所有棉花。然后,刘二用木勺将浸透酸液的棉花捞出来,放进旁边装满清水的大缸里:“府主,该洗了?”
“嗯,多换几次水,直到水摸起来不扎手(检测酸碱性)。” 赵罗蹲下身,看着棉花在清水中慢慢恢复白色,“之前炸,就是因为没洗干净,残留的酸会慢慢腐蚀纤维,最后自燃爆炸。这次每洗一次,就用玄机子的‘试纸’(用草木灰浸泡过的布条,遇酸会变色)测,直到试纸不变色为止。”
玄机子立刻拿出准备好的布条,放进水缸里,布条还是原来的灰色,之前几次,就是因为布条变了色还继续下一步,才出了事故。“这次成了!” 玄机子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
清洗、晾干,前后花了三天。当第一撮干燥的硝化棉摆在陶盘里时,玄机子和刘二都不敢伸手,之前有次没晾干的硝化棉,放在太阳下晒,突然就冒了烟,吓得他们扔了陶盘就跑。
“我来。” 赵罗拿起一根细竹签,挑了一点硝化棉,走到空旷处,用火柴点燃。
没有黑火药点燃时“噗”的一声和浓烈的白烟,只有一缕几乎看不见的淡蓝色火焰,瞬间就烧完了,陶盘里没留下一点残渣。旁边的玄机子瞪大了眼睛:“这……这就烧完了?没烟?没灰?” 他之前炼丹,不管什么药料,烧完都会有灰烬,从没见过这样的东西。
赵罗却没停,又挑了一撮硝化棉,放进一个小陶罐里,加入少量酒精和乙醚(工造司用粮食蒸馏出的高浓度酒,再提纯出的简易溶剂),搅拌成糊状,然后倒进一个铺着油纸的木槽里,让它自然干燥。“这一步是‘胶化’,能让硝化棉更稳定,燃烧速度更均匀。” 他解释道。
又过了两天,干燥后的糊状硝化棉变成了一层薄薄的白色胶片,赵罗把它剪成细条,这就是最原始的无烟火药。他让人拿来一支“元年式”步枪,拆开弹仓,将少量无烟火药和铅弹装进一枚空的黄铜弹壳里,重新组装好。
“玄机子,你来试试。” 赵罗将步枪递给玄机子,指着五十步外的靶子。
玄机子接过步枪,虽然紧张,但还是按训练时的动作,瞄准、扣扳机。“砰!” 枪声比用黑火药时更清脆,没有丝毫延迟。他抬头看向靶子,铅弹精准地命中了靶心,而更让他震惊的是,枪口没有冒出丝毫白烟,之前用黑火药,打两枪就会被浓烟挡住视线,现在打完一枪,眼前依旧清晰。
“再打十发!” 赵罗说。
玄机子连续射击,十发子弹打完,枪口只飘了一缕极淡的青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拆开步枪的枪管,里面干干净净,没有黑火药燃烧后留下的黑色残渣,这意味着,步枪不用频繁清理,能一直保持射速,在战场上,这就是生死攸关的优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