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应外合的关键,是联络暗号不能泄露。” 陈秀才补充道,“宣传队已与义士约定,攻城前一日傍晚,在城西南角的大槐树上挂一盏红灯笼,若红灯笼亮起,说明内应准备就绪;若挂两盏,说明计划暴露,需取消里应外合,改用正面强攻。”
三套方案推演完毕,总参谋部最终确定:以“里应外合”为核心方案,“正面强攻”“迂回包抄”为备用方案,根据攻城前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推演结束后,各部队立刻展开针对性演习。
锐锋师在铁石山北麓的一处山坡上,用黄土堆出模拟的“真定府城墙”,每日反复练习“炮兵压制—步兵冲锋—云梯架设—炸药包爆破”的流程。战兵们背着步枪,在炮火掩护下(用鞭炮模拟炮击声),快速冲向“城墙”,有的架设云梯,有的用沙袋填充“护城河”,工兵团的士兵则扛着炸药包,冲向“城墙”薄弱处,练习快速安置、点火、撤离的动作。
疾风师则在滹沱河支流旁,练习“涉水行军”与“突袭关隘”。士兵们穿着防水的牛皮鞋,背着包裹严实的步枪,在浅水区快速行进;遇到模拟的“井陉关城墙”,工兵团的士兵立刻上前,将炸药包固定在“城墙”底部,点燃引信后迅速撤离,“轰隆”一声(用炸药模拟),“城墙”炸开一个缺口,疾风师士兵立刻冲进“关隘”,完成占领。
炮兵旅则在操练场西侧,按沙盘推演的距离,设置了模拟的“清军红衣大炮”(用木架搭建),每日练习“精准炮击”。炮手们用望远镜瞄准目标,调整炮口角度,装填炮弹,每一次炮击都力求命中“目标中心”——经过十日练习,75毫米后膛炮的命中率从最初的五成,提升到八成以上。
甚至连负责联络内应的宣传队成员,都在秘密练习“暗号识别”与“夜间行动”。他们在夜里模拟真定府的街道,用红灯笼作为信号,练习快速识别、传递消息的动作,确保攻城时能与内应精准配合。
当最后一次演习结束时,夕阳正好落在操练场的“模拟城墙”上。赵罗看着汗流浃背却眼神坚定的士兵们,看着沙盘上标记清晰的作战方案,心里清楚——复国军的战前准备,已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与清军的“凭经验作战”不同,复国军的每一步行动,都基于详细的情报、反复的推演与针对性的演习。这种现代军事思维,或许就是他们战胜强敌的最大底气。
真定府的城门,已近在眼前。而复国军,已准备就绪。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