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只是个“总兵官”的虚衔,且未明确支持均田令,但陈秀才知道,羁縻之策的核心目标已达成。他谢恩后,立刻带着圣旨和通商文书,快马返回真定府。
消息传回真定,众将领虽对“总兵官”的虚衔颇有微词,却也认可这一策略的成效。很快,南明的通商文书起了作用,江南的盐商、药商,在马士英的默许(实则收了好处)下,通过济宁、徐州一线,将盐、药材、铁料等物资运到真定,复国军则用粮食、毛皮、缴获的清军兵器与之交换。短短十日,真定府的盐铁储备就增加了三成,药材也基本满足了医疗营的需求。
东线的压力也随之缓解。左良玉本就不愿真的与复国军开战,接到南明圣旨后,立刻以“西线有清军异动”为由,撤回了庐州的两万兵马;刘泽清虽不情愿,却也不敢公然违抗圣旨,只留下一千人驻守徐州,其余兵马退回了淮安。锐锋师第二团的士兵们,终于不用时刻紧绷着神经,开始转向协助新控制区的村公所推行均田令。
赵罗站在临时指挥部的窗前,看着城外运粮的商队缓缓驶入,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羁縻之策,看似是让步,实则是为复国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既避免了两线作战,又打通了南方的物资通道,还借助南明的“正统”身份,进一步巩固了真定府的统治。
只是他心里清楚,这种脆弱的平衡不会长久。马士英的贪婪、弘光帝的昏庸、左良玉等军阀的自私,注定了南明无法成为真正的盟友。但至少此刻,复国军可以暂时放下东线的隐忧,专心应对北方的清军,将“雪球效应”继续扩大。
窗外的阳光,洒在真定府的街道上,也洒在商队的旗帜上——那旗帜一半绣着“明”,一半绣着“复”,像极了此刻复国军与南明之间,既相互利用、又彼此提防的微妙关系。而赵罗要做的,就是在这种微妙的平衡中,让复国军不断壮大,直到有足够的力量,彻底摆脱南明的束缚,真正扛起抗清的大旗。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