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游击队的活动愈发频繁,清军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正面要应对复国军的堡垒攻坚,后方要防备游击队的袭扰,不得不将原本计划支援前线的兵力,分一半用于守卫粮仓、铁道与哨所;士兵们疲于奔命,士气低落,有的甚至偷偷向游击队投降,坦言“与其被游击队偷袭,不如跟着复国军分田”。而复国军的正面战场,也因游击队的牵制,压力大减,炮兵旅有了更多时间改良火炮,步兵们得以休整训练,甚至能抽出兵力,支援游击队的行动。
济南的清军府邸里,谭泰看着桌上堆成山的“袭扰报告”,气得摔碎了茶杯:“这些游击队员,像蚊子一样,嗡嗡作响,打不着,抓不住,再这么下去,前线的粮草都要被他们烧光了!” 他不得不向多尔衮求援,请求增派兵力驻守后方,可此时的清廷,既要应对南方的南明,又要防备西北的李自成残部,根本无兵可派。
而复国军总参谋部的地图上,红色的小点越来越多,从山东蔓延到河南,甚至触及直隶的边界。这些小点,串联起一条无形的战线,与正面战场相互呼应,让战争不再局限于堡垒之间的拉锯,而是扩展到敌占区的每一个角落,交通线、粮仓、哨所、村落,处处都是战场,处处都是复国军的力量。
李响的小队正在兖州的山林里休整,队员们围坐在篝火旁,擦拭着步枪,听张岚讲述她“火烧粮仓”的经历;陈默在济南城内,正准备将新搜集到的清军弹药库位置情报送出;小王则在泰安的村落里,教孩子们唱复国军的歌谣。这些游击队员,没有正面战场的炮火轰鸣,却用自己的方式,在敌后战场书写着传奇。他们是无形的尖刀,是隐蔽的火种,在清军的腹地,点燃了抗清的烽火,也让复国军的全面战争策略,渐渐显露出成效。
这场敌后游击战,不仅开辟了第二战场,更让复国军与民众的联系愈发紧密,百姓们从游击队身上,看到了抗清的希望,看到了“耕者有其田”的可能,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抗清的队伍中。当清军还在为应对游击袭扰而焦头烂额时,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这场战争,早已不再是军队之间的较量,而是一场关乎民心、关乎土地、关乎天下的全面战争,而复国军,正通过这条无形的战线,一步步赢得这场战争的主动权。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