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内的将领们瞬间炸了,“凭什么让咱们听郑成功的调遣?”“南明自己没本事,倒会指手画脚!”“这圣旨不能接!”
赵罗却异常平静,他把圣旨合上,放在案上,对周岳道:“传本督的话,圣旨留下,至于‘听候调遣’,回复来使,就说江淮防务吃紧,清军在山东蠢蠢欲动,复国军需固守江淮,暂难出兵北伐。另外,告诉来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复国军抗清之心不变,但如何用兵,需看江淮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行事。”
“留中不发?” 周岳有些惊讶,这相当于变相拒绝了圣旨。
“是留中不发。” 赵罗点头,语气坚定,“咱们不抗旨,也不遵旨,给南明留几分面子,也守住咱们的底线。复国军可以奉永历正朔,可以称‘大明江淮伯’,但绝不会听任何人的调遣,更不会为了别人的‘忠义’,把江淮的根基赔进去。”
南明来使没想到会被如此“软拒”,气得拂袖而去,临走前撂下狠话:“赵大人若执意抗命,便是不忠不义,天下人自有公论!”
消息传到福州,郑成功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本以为借着圣旨能拉拢甚至掌控复国军,却没想到赵罗如此强硬,连永历的圣旨都敢“留中不发”。他身边的谋士劝道:“王爷,赵罗野心不小,复国军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咱们不能再把他当盟友,得早做提防。”
郑成功沉默良久,最终只是叹了口气:“赵罗非池中之物,江淮也非南明能掌控……罢了,先顾北伐再说,复国军那边,暂且只能听之任之。” 他心里清楚,没有复国军牵制江淮清军,他的北伐也难以成功,只能暂时咽下这口气。
淮安行辕里,赵罗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淮河。圣旨被放在案角,无人再提,它像一个象征,标志着复国军与南明朝廷的关系彻底降至冰点。而与郑成功的关系,也从“江海同盟”变得微妙起来,表面上依旧是“抗清盟友”,暗地里却因“尊明”与“自立”的理念冲突,渐行渐远。
“忠义”二字,在乱世里格外沉重。郑成功抱着他的“忠义”奔赴北伐,赵罗则带着复国军的“务实”坚守江淮。两条路,两种选择,没有对错,却注定了彼此只能是“有限的盟友”,而非“同心的伙伴”。
赵罗拿起案上的台湾布防图,眼神重新变得锐利。南明的猜忌、郑成功的微妙、清廷的内乱,都挡不住复国军的脚步,他要的不是“南明的忠臣”之名,而是实实在在的抗天下的底气。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