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及第用一种近乎咏叹的语调总结道:“白沟河一役,曹国公李景隆,以其‘卓越’的指挥,‘精准’的判断,‘果断’的撤退,最终成功葬送了建文朝廷最后的六十万主力大军!至此,可谓——一战封神!‘大明战神’,实至名归!”
他顿了顿,语气稍微正常了些:“不过说实话,这六十多万人,真正战死的其实不算最多,大部分是在帅旗倒下、全军溃败的混乱中,被燕军收编或俘虏,转而加入了燕王朱棣的阵营。燕军的实力,如同吹气球一般急剧膨胀。”
“但一下子多了几十万张嘴,”朱及第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对于燕王的后勤来说,可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人吃马嚼,每日消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他这话还没说完,天幕下的奉天殿前,一个洪亮又带着十足戏谑的粗嗓门就吼了起来,打破了短暂的沉寂:
“有咱李大将军在!还愁没饭吃?!!”
出声的正是郑国公常茂!他咧着大嘴,蒲扇般的大手一拍身旁弟弟常升的肩膀,笑得前仰后合,声震屋瓦:“恐怕咱李大将军早就把粮草准备得妥妥当当,堆成了山,就等燕王殿下带着人去‘拿’呢!是吧,曹国公?”他还故意冲着远处脸色已然铁青、恨不得钻进地缝里的李文忠方向,使劲挤了挤眼,挑衅意味十足。
常茂这话如同扔进滚油里的水滴,瞬间引爆了全场!
“哈哈哈!茂太爷(对常茂的戏称)说得在理!”立刻有人高声附和。
紧接着,一个带着几分阴阳怪气的声音响起,来自常茂的舅舅蓝玉。他双手抱胸,嘴角噙着一丝冷嘲,斜睨着李文忠的方向:“啧啧啧,要我说啊,景隆这哪里是在打仗?这分明是燕王府派去应天的总粮台啊!这份差事办的,比咱当年打北元时自家的督粮官还贴心周到!燕王殿下回头要不给景隆记个首功,我都替他叫屈!”
蓝玉一开口,开平王常遇春一系的勋贵们更是没了顾忌。
何荣笑得捶胸顿足,嗓门比常茂还大:“首功?必须是首功!这他娘的打一次仗,送几十万兵,再搭上够吃半年的粮草!这份‘忠心’,这份‘厚礼’,古往今来哪个做臣子的献得出来?曹国公,您老人家真是教孙有方啊!哈哈哈!”
另一个勋贵也抹着笑出来的眼泪接口道:“何止是粮台?我看是财神爷!连烧都舍不得烧,直接打包送上门!这服务,这诚意,俺老张服了!以后谁再说曹国公世子是废物,我第一个不答应!这分明是千古难寻的‘奇才’!”
奉天殿前再次被震天的哄笑声淹没。勋贵武将们你一言我一语,极尽挖苦调侃之能事,将李景隆的“功绩”吹上了天。李文忠被臊得满脸通红,死死低着头,指甲都快掐进掌心去了,却一句话也反驳不出来。
天幕上的朱及第根本听不到奉天殿的挖苦之声,但似乎他的网友们也正在跟他“场外互动”,笑着接话道:“这位……呃……场外观众说得没错!咱们的李大将军,那可是深谋远虑,服务周到!”
“早在第二次出征前,李景隆就以‘大军远征,粮草为先’为由,不断催促建文朝廷,为他的六十万大军准备了足以支撑半年以上的海量粮草物资!这些粮草从河北前线,一路囤积到了山东济南府,形成了一条漫长的补给线。”
“而战败之后,”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种讲述奇迹般的语气,“李景隆在前面‘战略性转进’,燕王朱棣在后面追。但奇怪的是,燕王总是追不上这位看似养尊处优的国公爷。”
“李景隆一路跑到了重镇德州。守?不存在的。仅仅两天后,他就弃城而逃。而这一次,他延续了‘慷慨’的作风——将德州城内堆积如山的粮草军械,原封不动,连烧都懒得烧一下,完完整整地‘移交’给了紧随其后赶来的燕王军队!”
天幕下又是一片哗然和笑声。这服务,太到位了!
“这还没完!”朱及第继续道,“李景隆马不停蹄,下一站直接逃到了山东首府,囤积了最多粮草的——济南府!按常理推断,这里粮草更多,城防更坚固,他总该守一下了吧?”
“然而!”朱及第用上了悬念重重的语气,“不出诸位所料,面对追兵,咱们的李大将军再次发挥了‘转进如风’的优良传统,又是……不战而逃!”
“此刻,燕王大军一路接收着李景隆留下的‘丰厚的见面礼’,几乎是兵不血刃、粮草自足地,就推进到了济南城下。所有人都以为,济南这座富庶的坚城和城内无数的粮草,又将毫无悬念地落入燕王手中。”
就在奉天殿前以及整个大明的所有人都以为这场“快乐送人头”之旅将以燕王轻松接收济南而告终时,天幕上朱及第的语气陡然一变,变得严肃而凝重起来:
“然而!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总会在你以为必然如此的时候,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