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丝探寻秘闻的趣味:“老铁们,大明皇家奇案永乐快乐曲第十四弹,咱们来聊聊一位奇女子——魏国公徐达的幼女,后世常称之为徐妙锦。”
“关于她的传说可不少,”天幕画面呈现出一些民间戏曲和电视剧的片段,“有野史和后世电视剧,比如《大明天子》里演绎,称在太子朱标临终前,太祖皇帝曾有意纳她为侧妃以慰太子;更离奇的,还有说她与建文帝朱允炆之间存在着某种暧昧情愫。”
然而,朱及第话锋一转,点开网友评论:“但这些说法,经过后世考据,基本被认定为不实的文学创作。网友‘考据党’指出:‘徐妙锦生于洪武十三年左右,朱标薨于洪武二十五年,其时妙锦还不到十二岁,纳妃之说时间对不上。与建文帝的绯闻更是无稽之谈,缺乏任何可靠史料支撑。’”
“撇开这些谣言,徐妙锦生命中真正重要的转折点,发生在她的姐姐徐皇后去世之后。”朱及第的语气变得正式起来,“据《明史》等可靠史料记载,永乐皇帝在徐皇后崩逝后,深感悲痛,同时或许出于对徐家的尊崇和延续姻亲的考虑,确实曾属意这位年轻聪慧、且容貌据说酷似其姐的小姨子,欲立其为新后。”
这则消息让天幕下的勋贵们顿时骚动起来,无数道羡慕、嫉妒的目光投向了徐达。一门两国公还不够,难道连皇后之位也要被徐家包圆了?
但接下来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然而,面对这天下女子梦寐以求的尊荣,徐妙锦却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她坚决拒绝了。并且,为了明志,她选择了削发为尼,从此青灯古佛,了却尘缘。”
“她为何要做出如此决绝的选择?”朱及第引用了网友们的深度分析,“网友‘历史心理学’认为:‘徐妙锦自幼由长兄徐辉祖抚养长大,深受其影响,政治立场上倾向于建文旧臣一方,对永乐皇帝‘篡位’本就心存芥蒂。更重要的是,她拥有超凡的政治敏锐和清醒的自我认知。’”
【用户‘清醒的局中人’分析:她深知,一旦自己入宫为后,情况将变得极其复杂和危险。她是现任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的亲小姨。若她成为皇后,未来一旦生下皇子,这个孩子从血缘上是永乐大帝的儿子,同时也是皇位的竞争者。届时,徐家将被迫卷入更深、更残酷的夺嫡漩涡,她自己的孩子将与自己的亲外甥们兵戎相见。这不仅是对皇室亲情的撕裂,更可能将已然显赫无比的徐家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出家,是她保护家族、避免更大悲剧的无奈却明智的选择。】
这番分析听得徐达本人在台下是冷汗涔涔又五味杂陈。他一方面为这个“还未出生的女儿”的刚烈和智慧感到震惊,另一方面又为这步步惊心的皇家纠葛感到后怕。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胡子,暗自决定:“妙锦这名字不祥!老夫若再生女,断不能取此名!”
就在徐达为那尚未影子的未来女儿忧心,其他勋贵还在羡慕徐家圣眷无双之时,朱及第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的心情瞬间跌宕反转。
“中山王徐达的血脉通过徐皇后,融入了大明皇室的基因池。自明仁宗朱高炽起,至南明永历帝止,大明共计十五位皇帝,皆流淌着徐达的血脉。然而,”
朱及第的声音带上了一丝奇特的意味,“但这也带来了一个特殊的‘家族福利’——从朱高炽开始,大明皇帝再无一人活过六十岁。而有趣的是,魏国公府和定国公府的历代袭爵者,也罕见高寿者,同样几乎无人活过花甲之年。”
“由于徐辉祖、徐增寿兄弟皆在壮年早逝,这两大公爵府在永乐朝之后的明朝政治中,影响变得微乎其微。再加上从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开始,大明在选择皇后时,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惯例:多从中下级官员,甚至平民良家女子中遴选。这一切,阴差阳错地使得大明王朝,彻底杜绝了外戚专权这一困扰许多王朝的痼疾。”
“噗通!”
刚才还在为女儿未来揪心的徐达,听到最后这几句,双腿一软,竟直接从座椅上滑溜了下来,瘫坐在地,满头满脸都是豆大的汗珠。他脑中嗡嗡作响,只剩下一个念头:“僭越!天大的僭越!皇帝短寿,这…这岂非我徐家天大的罪过?!若非天幕最后点明此举阴差阳错杜绝了外戚之祸,有了这‘功过相抵’的说法,只怕…只怕今日咱老徐这项上人头,就要交代在这奉天殿前了!”
而龙椅上,原本因“皇帝短寿”而攥紧拳头、面露寒霜的朱元璋,在听到“彻底杜绝外戚专权”这最终结论时,紧绷的神色竟也奇迹般地缓和了下来,缓缓松开了拳头,目光复杂地看了一眼瘫坐在地的徐达,意味深长。
天幕上关于徐家女儿那跌宕起伏、福祸相依的命运叙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奉天殿前激起了更为汹涌的暗流。偏殿里,坐着以开平王常遇春夫人蓝氏为首的常家女眷,殿前则是以郑国公常茂、蓝玉等为首的常家与蓝家男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