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模拟的留言滚动得越来越快,朱及第看得眼花缭乱,脸上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
他双手合十,对着镜头作揖道:“各位老铁,各位网友,大家的问题太专业了!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历史主播,刚进去‘深造’了两个月,对现在的法律条文、具体流程真的知道得不深啊!大家如果有特别着急的法律问题,强烈建议去找专业的律师咨询,他们能给到最准确、最靠谱的建议!”
他赶紧将话题拉回正轨:“咱们呐,还是言归正传,继续咱们的《大明皇家奇案录》第三部分——大明战神第二季!”
“大明战神”这四个字再次响起,却让洪武时空的所有人,从朱元璋到普通兵卒,都下意识地打了个寒噤,再无人觉得这是个褒义词。有了李景隆这个“光辉”榜样,“大明战神”在他们心中已然等同于“丧师辱国”、“坑害几十万大军”的代名词。如今竟还有“第二季”?这得是何等“惊才绝艳”的败家子才能“担此殊荣”?
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种介绍“重磅人物”的夸张感:“大明第一代战神李景隆的故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今天,我们隆重请出大明第二代战神——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
“啥?!”
奉天殿前,惊呼声此起彼伏。朱元璋更是几乎从御座上弹起来,扭头对身旁的李善长和徐达失声道:“不是说……不是说‘好圣孙旺三代’吗?!这……这怎么可能?!才到宣宗的儿子,就要开始败家了?!”
他话到嘴边,硬生生把“如果宣宗在位时间长点儿,做过二十几年皇帝”咽了回去,因为他猛然想起天幕此前隐约透露的信息——老四朱棣这一脉的皇帝,似乎……都没活过六十?宣宗若在位不长,其子年幼继位,国势倾颓似乎就有了可能。一股巨大的失望和怒火涌上朱元璋心头,他对那个素未谋面的“好圣孙”朱瞻基,瞬间产生了极大的怨念。
徐达和李善长也是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和沉重。他们刚刚还在为永乐、仁宣的盛世景象而心潮澎湃,转眼间就要面对帝国急转直下的预兆?
朱及第并未察觉下方的震动,继续介绍着朱祁镇的背景:“这位明英宗朱祁镇,来得可是相当‘迟’。直到宣德二年,他才出生在北京的紫禁城里。这意味着,他既没有见过曾祖父永乐大帝朱棣的赫赫武功,也没有感受过爷爷明仁宗朱高炽的宽仁。而这一年,他的父亲明宣宗朱瞻基,已经二十九岁了。”
他特意强调了一下:“这里插一句,历史上着名的汉武大帝,也是在二十九岁这一年,才得到了他的第一个儿子——戾太子刘据。所以,我们前面提到从明宣宗开始,大明皇帝的子嗣似乎出了点问题,这算是一个旁证吧。”
听到这里,朱元璋和徐达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和一丝自嘲。他们刚刚还在为后世“坐牢”能吃白面馒头而惊叹,转眼就被这皇室子嗣艰难的现实泼了一盆冷水。帝王家尚且如此,这江山传承,真是步步惊心。
朱及第接下来的话,更是让朱元璋的心沉了下去:“明宣宗朱瞻基,因为直到二十九岁才有了第一个儿子(指朱祁镇),为了确保这个儿子能够以嫡长子的名分顺利继承皇位,他做出了一件在当时引起巨大争议的事情——效仿汉武帝废黜陈阿娇而立卫子夫的故事,废掉了他的原配皇后胡氏(这位胡皇后还是永乐大帝亲自为他选定的!),改立朱祁镇的生母孙贵妃为皇后。”
“汉武帝……废后……立子……” 朱元璋喃喃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脸色变得异常难看。汉武帝废太子刘据,最终导致巫蛊之祸,牵连数万人,太子身死,国本动摇。这可是血淋淋的前车之鉴!老四家的这个“好圣孙”朱瞻基,竟然在继承人问题上,走了汉武帝的老路?
朱及第的讲述并未停留在简单的废立事件上,他进一步揭示了这桩宫闱秘事中更为复杂的层面:“不过,明宣宗朱瞻基的这次废后,与汉武帝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处理得……颇为‘藕断丝连’。被废的胡皇后并没有被赶出皇宫,贬入冷宫,而是仍然被允许居住在宫中,只是不再参与正式的宫廷庆典和公开活动,相当于被软禁在了紫禁城的高墙之内。”
“更微妙的是,”朱及第压低了声音,仿佛在分享一个秘密,“由于明宣宗的母亲——张太后(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十分怜惜这位由公公永乐帝亲自选定、且本身并无大过的儿媳胡氏,因此在后宫内部,尤其是在张太后面前,胡氏的实际地位和受到的礼遇,很多时候甚至还在新立的孙皇后之上。这就造成了一种极其尴尬的局面:名义上,孙氏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但在后宫真正的权力核心——太后宫中,那位被废的胡氏却依然保持着一种无形的、甚至更高的影响力。”
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如同冰冷的毒蛇,缠绕上朱元璋的心头。他仿佛已经看到,一个因为得之不易而被过分溺爱、母亲地位得来不易而可能心存芥蒂、且缺乏祖辈严格教导的幼主,坐在那至高无上的龙椅上。而“大明战神第二季”的标题,更是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了大明未来的天空之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