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及第的神色收敛了之前的调侃,变得严肃起来。他身后的屏幕打出了一行醒目的标题:大明皇家奇案·大明战神第二季第一弹:明宣宗朱瞻基死因成谜
“各位观众,”朱及第开口道,“我们上一期提到了明宣宗朱瞻基为了确保儿子朱祁镇的嫡子地位而废后,这虽然解决了继承权问题,但也为后宫埋下了隐患。然而,或许连朱瞻基自己都没想到,他并没有太多时间去消化这些隐患,去好好培养他千盼万盼得来的儿子。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死亡,正等待着他。”
“按照正史记载,”朱及第切换出史料片段,“明宣宗朱瞻基在位仅仅十年,于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因病去世,享年……三十六岁(虚岁三十八)。”他特意强调了这个年龄,“不到四十岁,正是一个帝王经验、精力、威望都处于巅峰的时期,却骤然离世,这无疑给刚刚步入鼎盛的‘仁宣之治’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也直接导致了幼主朱祁镇登基,为后续的变故埋下了伏笔。”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后世的种种推测,朱及第再次打开了弹幕功能。瞬间,天幕上飘过了密密麻麻、各种角度的评论:
ID【宫廷御医后人】:“从有限记载看,‘疾’可能指急性传染病,也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宣宗体型似乎不似其父那般肥胖,但长期高强度工作(永乐、洪熙朝积累的问题,加上自己十年励精图治),劳累过度可能是诱因。”
ID【现代急诊科医生】:“三十六岁猝死,心源性或脑源性可能性大。古代医疗条件差,一场重感冒引发心肌炎都可能要命。”
ID【深宫疑云爱好者】:“细思极恐!别忘了被废的胡皇后还在宫里,还有她背后的势力!孙皇后和年幼的太子就没有一点想法?宣宗死得这么是时候(对某些人而言),太巧了!”
ID【权力博弈论】:“会不会是文官集团?宣宗虽然延续休养生息,但毕竟有永乐遗风,乾纲独断。他死了,幼主登基,内阁和司礼监的权力是不是就更大了?”
ID【佛系看历史】:“唉,永乐一脉杀孽太重,报应到子孙身上了?他爷爷篡位,他叔爷(朱高煦)被宣宗烤死,一门十几个兄弟一个没留,他爹短命,他自己也……大明国祚虽长,但皇帝寿数真是……”
ID【天道好轮回】:“废黜无过的原配,有伤阴德?虽说为了国本,但手段终究不够光明。”
ID【理性历史课代表】:“大概率是多种因素叠加。遗传因素(朱棣一脉可能有从魏国公徐达那里遗传怕心脑血管疾病倾向)、工作压力、当时有限的医疗水平,共同导致了这场悲剧。阴谋论证据不足。”
天幕下,洪武奉天殿。
朱元璋看着那些飞速滚动的“弹幕”,脸上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惊诧或愤怒,反而是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
经历了这么多期天幕的“洗礼”,他已经习惯了后世这种肆无忌惮、甚至有些“大逆不道”的讨论方式。对于朱瞻基的死因,他内心更倾向于认为是疾病所致,毕竟他自己也深知操劳国事的艰辛,天年不永在帝王家并非罕见。那些“报应”、“阴谋”之说,在他看来多是文人臆想或市井闲谈。
然而,有一个词,却在众多评论中反复出现,牢牢抓住了他的注意力——
“内阁?”
“文官集团?”
“司礼监?”
朱元璋敏锐地捕捉到这些词汇之间的关联。他意识到,在后世的朝廷架构中,似乎出现了一个名为“内阁”“司礼监”的机构,而且权力不小,甚至在幼主登基时能发挥关键作用。这与他目前实行的中书省丞相总领百官的制度似乎有很大不同。
“内阁……听起来像是内廷的秘书顾问班子,竟能发展到与皇权、甚至与宦官机构(司礼监)并提的程度?”朱元璋心中暗忖,“难道老四或者他的子孙,废除了丞相制?然后用了这么一套班子来协助理政?这倒是个……有趣的思路。只是咱定的铁律,太监不得.....算了,咱死后,从建文那个孙子开始啥 不敢废,更别说另立大明的成祖朱棣了......”
作为制度的开创者,朱元璋对权力结构的变动有着天生的敏感和探究欲。朱瞻基的死因本身或许已不重要,但这“内阁”二字,却像一颗种子,落在了他善于权衡与设计制度的心田上。
而殿下的勋贵们,听到“幼主登基”、“权力博弈”等词,心中则再次凛然。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一个主少国疑、权臣(无论是文官还是宦官)当道的未来局面。这对于功勋集团而言,从来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朱及第最后总结道:“明宣宗朱瞻基的早逝,原因成谜,但影响深远。它如同一道分水岭,标志着大明王朝从开国、开拓的进取时期,逐渐转向了更依赖于制度运行(有时甚至是僵化)、内部博弈加剧的中后期。而这一切的波澜,都将压在那位年仅八岁、即将登基的新君——明英宗朱祁镇稚嫩的肩头。大名鼎鼎的‘大明战神第二季’,即将正式拉开帷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