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一年五月十一日,一道旨意悄然改变了应天府勋贵官员们观看天幕的习惯。
旨意明确,自即日起,凡天幕开启,朝臣勋贵无需再齐聚奉天殿前,可于各自府邸或衙署自行观看。理由冠冕堂皇:近期天幕所载,多为一二百年后之事,于洪武朝虽有借鉴之益,然已非直接关乎当下人事,不必再兴师动众。
这道旨意,看似体恤臣工,实则意味深长。许多官员心下明了,陛下这是认为,那些过于遥远甚至有些“惊世骇俗”的未来信息——诸如官场腐败、宗室拖累、皇帝怠政乃至“啃老”等光怪陆离之事,知道便可,私下揣摩即是,不必再摆到台面上,以免动摇人心,或损及皇权的神秘与威严。
然而,旨意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补充——“这些人不包括朱棣”。
皇帝朱元璋明确要求,燕王朱棣仍需在每次天幕开启时,入宫至东宫,跟随太子朱标一同观看,并“学习如何做一个藩王”。
这看似寻常的“兄弟友爱、兄长教导弟弟”的安排,落在明眼人眼里,却透着一股非同寻常的意味。在已经知晓某种“可能”的未来后,陛下此举,无异于将朱棣置于太子朱标的直接监管与影响之下,既是一种无形的告诫,也是一种刻意的塑造。谁敢妄议?只能私下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感叹天威难测。
更引人瞩目的一道旨意,则关乎那个刚刚降临人世不久的燕王世子。
皇帝下令,将出生没几天的朱玄炜,与皇长孙朱雄英一同,接入宫中,由马皇后亲自抚养。
这道旨意,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将藩王之子接入宫中由皇后抚养,本朝并非没有先例,多是恩宠象征。但在“朱玄炜”这个名字和那套独特字辈引发巨浪之后,这个举动便显得格外耐人寻味。
这已超越了简单的恩宠。这更像是一种“掌控”,一种“塑造”。皇帝要将这个背负着特殊“未来”的孙儿,牢牢置于自己的影响范围之内,让他从小接受与皇长孙类似的教育和熏陶,断绝其与燕王府过于紧密的联系,或者说,是在为某种更深远的布局打下基础。
燕王府内,接到旨意的朱棣,心情复杂难以言喻。他跪谢皇恩,脸上看不出喜怒。这是殊荣,也是枷锁。
燕王妃徐氏,初闻消息时,身子几不可察地晃了一下。那是她刚刚经历生死之苦诞下的孩儿,柔软的襁褓还未抱暖,就要被从身边带走?母性的本能让她心如刀绞,眼眶瞬间红了。但她很快低下头,用强大的意志力稳住了声音,恭敬回道:“儿媳……谢父皇、母后恩典。” 她知道,在这天家,尤其是在这因天幕而变得无比敏感的时期,她没有说不的权利,甚至连一丝不情愿的情绪都不能表露。
小小的朱玄炜,在懵懂无知中,被乳母和宫人小心翼翼地抱离了燕王府,走向了紫禁城深宫。
就在这微妙的气氛中,夜空再次被点亮,朱及第的直播开始了。这一次,他直入主题。
“兄弟们,书接上回!咱们的清官斗士海瑞海刚峰,终于进京了,当上了户部云南司主事,正六品!” 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这京城,可不是地方上那个小池塘了。这里水更深,浪更急!”
“海瑞一到北京,放眼望去,好家伙!首辅严嵩和他的宝贝儿子严世蕃把持朝政,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弄得是乌烟瘴气,怨声载道。满朝文武,要么同流合污,要么敢怒不敢言。”
朱及第的语气变得无比肃穆:“海瑞看在眼里,痛在心间。他做出了一个决定——要上书,要弹劾!但他要弹劾的,不是严嵩,也不是严世蕃!”
天幕下的观众,无论是洪武君臣还是普通百姓,心都提了起来。比严嵩父子还大的?那能是谁?
“他决定,直接上书批评当朝天子——嘉靖皇帝!” 朱及第的声音如同惊雷,“他写下了那封旷古烁今、名垂青史的《治安疏》!在这封奏疏里,他直言不讳地批评嘉靖皇帝沉迷修道,荒废朝政,宠信奸佞,导致天下不宁,民不聊生!”
“海瑞知道,此举必死无疑。他提前安排好了家里的一切,遣散了仆人,然后……做了一件让整个大明官场都目瞪口呆的事情——” 朱及第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
“他,去买了一口棺材!”
“是的,你们没听错!他给自己买好了棺材,然后,就抬着这口棺材,在无数人震惊、恐惧、敬佩的目光中,一步一步,走向了负责接收奏章的通政司!”
天幕上仿佛浮现出那震撼的一幕:清瘦的海瑞,神色平静甚至带着决绝,走在前面,身后是四个壮汉抬着一口漆黑沉重的棺材。街道两旁,人群寂静无声,唯有棺材行进时发出的沉闷声响。
“通政司的官员接到这份抬着棺材送来的奏疏,打开一看内容,当时差点没吓死!魂飞魄散!脸色惨白,手抖得如同筛糠!这、这哪里是奏疏,这分明是催命符啊!他们不敢隐瞒,更不敢压下,战战兢兢地,将这口‘棺材’和里面的‘炸弹’,一起呈递了上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