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及第的声音将众人从《永乐大典》散佚的悲愤和对“八国联军”的茫然中拉了回来。
“好了,诸位,我们收拾一下心情,继续回到万历皇帝的‘自我感觉良好时间’。接下来要讲的,是万历三大征中,规模最庞大、影响也最为深远的一战——朝鲜之役,也称‘万历朝鲜战争’、‘朝鲜卫国战争’。”
“这一仗,并非简单的边境冲突,而是一场涉及中、日、朝三国的国际大战。而要理解这场战争为何爆发,我们必须将目光投向与我们一衣带水的东瀛——日本。”
天幕上开始出现日本列岛的简图,以及武士、城堡等画面。
“在明朝中后期,我们的这位邻居,正经历着一个长达百余年的混乱时代,史称‘战国时代’。大大小小的军阀(大名)互相攻伐,争夺土地和权力,整个日本打成了一锅粥。”
“正所谓乱世出枭雄,到了十六世纪后期,一个名叫丰臣秀吉的人,如同踩着一路尸山血海,先后击败了织田信长等其他强大势力,基本统一了日本。他结束了漫长的战国乱世,成为了日本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官至‘关白’,位极人臣。”
朱棣看着天幕上那个身材矮小、面容精悍的日本统治者画像,眼神微眯。统一乱世之人,必非庸碌之辈,他深知其中的艰难与所需具备的能力与野心。
“然而,统一之后的日本,内部矛盾并未完全消除。那些被打服但并未被彻底消化的大名们,依旧拥有着强大的武力。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同时也为了满足他自己极度膨胀的权力欲望和征服欲,丰臣秀吉将目光投向了海外。”
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丝嘲讽与凝重。
“他制定了一个极其狂妄的计划:第一步,征服朝鲜;第二步,以朝鲜为跳板,入侵并征服大明!他甚至已经开始幻想着成功后,将日本天皇迁到北京,自己坐镇宁波,进而征服天竺(印度)等等……”
“在这种疯狂的‘蛇吞象’心理驱动下,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动员了日本全国之力,组建了超过十五万人的庞大军队,拥有数千艘战船,悍然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朝鲜军队难以抵挡,短短数月间,三都(王京、开城、平壤)失守,八道几乎尽没,朝鲜国王李昖一路逃到中朝边境的义州,紧急向大明求援。”
天幕下,朱元璋的脸色无比阴沉。
日本,他是知道的。洪武年间,沿海就时常有倭寇骚扰,虽然规模不大,但如同癞蛤蟆跳上脚背——不咬人,它恶心人。他也曾派使者前往日本,试图建立朝贡关系,甚至警告其管束海寇,但效果不彰。
可他万万没想到,后世不过二百来年,这个他印象中由一群“海盗”、“小邦”组成的岛国,在统一之后,竟然能爆发出如此可怕的能量!不仅能组织起十几万大军跨海远征,其目标更是狂妄到要吞并朝鲜,甚至征服他大明!
“十几万大军……跨海而来……”朱元璋喃喃自语,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要支撑这样一场远距离、大规模的跨海征战,需要何等强大的国力、组织能力和军事野心。
一股寒意,伴随着一丝前所未有的明悟,在他心中升起。
他之前一直想不通,就算女真人再能打,以辽东那点人口基数,凭什么能取代幅员辽阔、带甲百万的大明?现在,他似乎找到了一部分答案。
“这一仗……”朱元璋目光锐利地盯着天幕,“就算打赢了,只怕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国库、粮饷、精锐兵马……恐怕都要在这场援助藩属、抵御外侮的大战中,消耗殆尽!”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疲惫不堪的巨人,虽然勉强打退了恶狼的扑咬,自身却也已血流如注,内力空虚。而此时,一直潜伏在阴影处的猛虎(女真),才真正等到了可乘之机。
“内外交困,元气大伤……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朱元璋缓缓闭上眼睛,心中对大明未来的命运,有了一个更加清晰,也更为沉重的轮廓。
天幕上,朱及第的讲述带着一种后世旁观者的唏嘘。
“当十几万日军登陆朝鲜,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城略地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您猜怎么着?大明朝堂之上,从万历皇帝到绝大多数文武官员,第一反应不是震惊,而是——不信!”
“他们根本不相信,那个一直被视作‘蕞尔小邦’、时不时还要求着大明册封的日本,能有如此庞大的军力,更敢有如此鲸吞朝鲜、乃至觊觎天朝的野心!”
朱及第摊了摊手,表情有些无奈。
“当时明朝的主流看法是:这肯定是朝鲜人自己编造的谎言!目的就是把咱们大明的辽东精锐骗到朝鲜去,然后‘聚而歼之’!他们甚至怀疑,这是朝鲜和日本联手做的一个局。”
“在这种极度缺乏信任和战略误判下,明朝非但没有立即准备出兵救援,反而由兵部发出了一道旨意,快马加鞭送到逃亡中的朝鲜国王李昖手中。这道旨意,不是安慰,不是询问详情,而是——痛斥!严厉斥责朝鲜‘欺诳天朝’,‘挟倭自重’,要求他们立刻说实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