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辽东烽火连天、城池易帜的画面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朱及第那张带着几分嘲讽和无奈的脸。
“老铁们,仗打输了,地盘丢了,接下来该干嘛了?”他自问自答,“没错,甩锅!啊不,是严肃追责!于是,从辽沈、广宁失守的天启二年开始,一直到天启五年,大明朝廷上演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责任认定’大戏。”
朱及第掰着手指头,开始分析:
“先说熊廷弼。这位老哥,能力绝对是有的,战略眼光也毒辣,他提出的‘三方布置’绝对是当时最稳妥的办法。脾气是臭了点,得罪人是狠了点,最关键的是,他跟当时如日中天的东林党关系一直很僵,甚至可以说是互相看不顺眼。他属于那种有本事,但不会‘来事儿’,更不站队(或者说站错了队)的实干型官员。”
“再说王化贞。”朱及第语气里的鄙夷几乎不加掩饰,“这位东林骨干,口号喊得震天响,‘六万平辽’听着多提气!可实际指挥水平嘛……呵呵。他最大的‘功劳’,可能就是凭借一己之力和背后大佬的支持,成功掣肘了熊廷弼,让辽东防线形同虚设。但他站队站得好啊,根正苗红的东林自己人。”
天幕上适时飘过网友的评论:
【这不就是典型的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站的?】
【熊蛮子输就输在没抱对大腿!】
【东林护犊子真是有一手!】
【王化贞这种蠢货凭什么不死?】
“这场持续三年的扯皮大战,本质上已经不是讨论谁对辽东失守负主要责任了,”朱及第一针见血,“而是变成了熊廷弼背后残余的楚党(或其他非东林势力)与王化贞背后的东林集团之间的政治博弈。”
画面呈现出朝堂上双方引经据典、互相攻讦的场景。
“最终,在天启五年,判决下来了。”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种历史的冰冷,“罪名是‘失陷封疆’,两人都被判了死刑。”
“但是!”他加重了语气,“熊廷弼,很快就被处决了,而且死状极惨,据说是被‘传首九边’,就是砍了头送到各个边镇去示众,以儆效尤。”
“而王化贞,”朱及第摊了摊手,“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愣是在监狱里活了下来,一直拖到了崇祯皇帝登基,后来居然……居然被赦免了!虽然最后也没得善终,但比起熊廷弼的即时处决、身首异处,他可是多活了好多年,保住了全尸。”
弹幕再次爆炸:
【卧槽!这特么还有天理吗?】
【主战的屁事没有,主张防守的背全锅?】
【东林牛逼!(反讽)】
【我算是看明白了,在大明,站队比能力重要,比责任重要,比特么江山社稷都重要!】
奉天殿前,死寂之后,是压抑不住的骚动。
“岂有此理!!”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椅,须发皆张,“庸臣误国,庸臣误国至此!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枉杀!如此朝廷,如此法度,岂能不亡!”
他是真的被气到了。在他制定的律法里,失陷城池是何等大罪?岂能因为党争而如此儿戏?王化贞这种蠢货居然能活?熊廷弼虽有责任,但罪不至如此酷刑,更不该是唯一被严惩的那个!
徐达脸色铁青,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赏罚不明,军心必散!日后谁还敢为疆场之事直言?”他带兵多年,深知疆臣不和是大忌,但更知道战后清算若如此不公,对士气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李善长眉头紧锁,心中却是波涛汹涌。他作为文臣之首,更能理解这其中党争的残酷和逻辑。站队,有时候确实比能力和事实更重要。但这后果……也太触目惊心了。若朝廷纲纪如此败坏,任何雄才大略的君主,恐怕也难以挽回颓势。他偷偷瞥了一眼暴怒的朱元璋,心中凛然,暗忖绝不能让此类党争之祸在洪武朝露出苗头。
朱标则是满面痛惜,喃喃道:“熊卿……可惜了……若能用其才,束其性,辽东何至于此……”他更多的是对人才枉死的惋惜和对朝局失控的无力。
天幕中,朱及第最后叹了口气:“熊廷弼的死,王化贞的生,可以说是明末党争最荒谬、也最残酷的注脚之一。它告诉后来的官员们一个血淋淋的道理:在大明晚期,你做对了事,可能不如你跟对了人。而当国家的司法和问责机制,彻底沦为党同伐异的工具时,这个王朝的根基,其实已经烂透了。”
天幕上,朱及第将杯中最后一点廉价茶水饮尽,咂了咂嘴,仿佛要将那苦涩滋味与即将讲述的历史糅合在一起。
“老铁们,从熊廷弼与王化贞之案我们可以看出东林党与其他非东林之间的争斗已经白热化了,但与些同时在东林党内部,也绝非铁板一块。”他调整了一下坐姿,在这狭小的八平米空间里,开始了新的讲述,“今天咱们就扒一扒,从泰昌元年开始,到天启五年魏忠贤彻底掌权前,东林党内部那些权力争夺和人心变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