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及第看着弹幕里对魏忠贤一边倒的唾骂,却轻轻摇了摇头,抛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愣住的观点。
“老铁们,历史不是非黑即白的二极管。咱们骂魏忠贤残害忠良、祸乱朝纲,这没问题,事实如此。但要说他掌权的那几年,对大明一点‘积极作用’都没有,那也不完全客观。”他顿了顿,看着瞬间增多的质疑弹幕,继续道,“至少,在关乎王朝生死存亡的两件事上,魏忠贤和他那套手段,确实……暂时稳住了局面。”
“先说辽东。”朱及第指向宁远的方向,“宁远大捷的消息传到北京,魏忠贤当然高兴,但他高兴的点可能和一般人不一样。他未必多在乎国仇家恨,但他非常清楚:关外可以败,但不能崩!一旦后金打破山海关,他魏忠贤的权力大厦瞬间就得玩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画面呈现出魏忠贤在司礼监看着捷报,面露精明算计的神色。
“所以,这一次,魏忠贤对袁崇焕的封赏格外大方!”朱及第列举道,“加兵部右侍郎衔,赏银币,荫锦衣卫千户……几乎是破格提拔。你要说这里面全是公心?不可能。但至少说明,在维护基本盘(大明不立刻倒闭)这件事上,魏忠贤是有‘底线’的。”
紧接着,画面转到宁远城,出现了袁崇焕主持修建的、供奉魏忠贤长生禄位的“生祠”。
“而袁崇焕呢,也很‘上道’。”朱及第的语气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他不仅是能打仗的悍将,也是个懂得官场规则的明白人。他知道谁的权势最大,知道要想在关外有所作为,离不开朝廷(实际上是魏忠贤)的支持。所以,他带头,或者说至少是积极推动了为魏忠贤建立生祠这件事。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袁崇焕并非那种一根筋、只认死理的东林‘君子’,他更务实,甚至可以说……懂得变通,或者难听点,懂得趋附。”
弹幕立刻炸锅:
【卧槽,袁崇焕也拍魏忠贤马屁?】
【人设崩了?】
【这不叫拍马屁,这叫生存智慧!不在其位不知其难!】
【呵呵,看来都不是啥清白鸽子。】
【为了能继续守边,忍辱负重吧?】
“再说第二点,钱!”朱及第伸出一根手指,“打仗就是打钱。孙承宗、袁崇焕在关外修城屯田,养着十几万关宁军,每天都是海量的银子花出去。钱从哪来?”
“东林党背后是江南士绅集团,你一跟他们收商税、矿税,他们就跟你哭穷,讲‘与民争利’的大道理。”朱及第模仿着文官腔调,随即语气一转,“但魏忠贤不吃这套!他手段酷烈,派矿监税使四处出击,尤其是针对富庶的江南地区,加征各类商税、盐税、关税。他用的是强盗手段,过程肯定搞得天怒人怨,民间怨声载道。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在短时间内,为朝廷聚敛了大量的钱财!”
画面上呈现出漕运码头上船只往来,税吏忙碌,银箱被搬入官仓的景象。
“正是靠着魏忠贤这套不怎么光彩但行之有效的搞钱办法,天启年间,关外的宁锦防线才能维持住,甚至还能有所拓展。从结果论来看,在魏忠贤掌权的这几年,大明对后金的战略防御,并没有崩溃,反而勉强支撑住了。这一点,你很难完全抹杀。”
弹幕争论更加激烈:
【所以恶人还需恶人磨?】
【承认阉党有点用就这么难?东林倒是清高,国库都空了!】
【呸!这是饮鸩止渴!魏忠贤搞钱最后苦的还是老百姓!】
【至少辽东没丢在他手里,看看崇祯上台后……】
奉天殿前,一片诡异的寂静。
朱元璋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听到了边关的胜利,听到了阉宦的“功劳”,但这让他更加愤怒!难道他大明江山的维系,竟然要依靠一个阉人的酷虐和边将的谄媚?!
“标儿,”朱元璋的声音沙哑,“你听到了?国之重器,仰赖阉竖!边镇大将,需建生祠以自保!奇耻大辱!此乃朕之子孙的朝廷?!”他气得浑身发抖,既恨魏忠贤之跋扈,更恨后世子孙之无能!
朱标也是心乱如麻,他既为袁崇焕守住边疆感到欣慰,又为其讨好魏忠贤的行为感到一丝不适,更对朝廷需要靠宦官酷吏来维持财政感到深深的悲哀。“父皇,此……此恐是末世之象,权宜之计,非长治久安之道啊。”
徐达、李善长等人更是心情复杂。作为臣子,他们当然鄙夷魏忠贤,但也无法否认,在那个烂到根子的局面下,似乎只有这种非常手段,才能勉强维持帝国不立刻崩溃。这种认知,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憋闷和无力。
朱及第最后总结道:“所以,评价魏忠贤和天启后期的政局,非常矛盾。他是个坏人,权阉,刽子手,这没跑。但在他手下,大明的边防线暂时稳住了,朝廷暂时有钱打仗了。你可以说他是在给一艘漏船疯狂打补丁,用的还是烂木头,但至少在他在的时候,船没立刻沉。这种历史的复杂性,正是其残酷和引人深思之处。”
夜空下,洪武君臣们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他们看到了忠诚与背叛,看到了刚直与妥协,更看到了一个庞大帝国在制度性腐败中,那种令人绝望的、饮鸩止渴般的挣扎。朱元璋那双锐利的眼睛,在夜色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他绝不允许他的大明,未来需要依靠这种“功劳”来续命!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