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威,竟至于斯……”朱标喃喃自语,脸色苍白。
徐达等将领也是面面相觑,在这样毁天灭地的力量面前,个人的勇武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夜空下,王恭厂大爆炸的谜团,为这个已经充满了党争、阴谋与战火的明末时代,又蒙上了一层更加浓厚的神秘与悲剧色彩。
天幕上,朱及第看着那条关于明朝北京城与火灾缘分的评论,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这位名叫‘历史考据癖’的网友留言非常有意思啊!”他饶有兴致地念道,“UP主,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明朝自从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之后,这紫禁城和北京城,就跟‘火’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大小小的火灾就没断过,堪称一部‘火德厄运史’。别的不说,天启年间重建三大殿,就是因为之前一把大火把永乐爷修好的三大殿给烧没了!要不然,天启和魏忠贤也不会那么急着在江南搜刮,搞钱重建门面。”
朱及第顺势整理起资料,背后的画面也随之切换,呈现出紫禁城在不同年代被烈火吞噬的模拟景象。
“这位网友总结得很好,咱们就来简单捋一捋明朝北京那些着名的火灾:
永乐十九年(1421年):也就是正式迁都北京仅仅几个月后,崭新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就因雷击起火,瞬间化为灰烬!这对刚刚迁都、志得意满的永乐帝朱棣来说,无疑是一记沉重的心理打击,被视为不祥之兆。
正统十四年(1449年):谨身殿、奉天殿、午门等地先后发生火灾。
正德九年(1514年):乾清宫、坤宁宫因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玩灯不慎,燃放烟花引起大火,几乎烧毁整个后宫核心区域,损失惨重。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二十五年(1597年):坤宁宫、乾清宫再次接连失火。三大殿(此时已改名皇极、中极、建极)也在万历二十五年被焚毁,直到天启年间才得以重建。
天启六年(1626年):除了我们刚讲过的王恭厂大爆炸(疑似与火有关),皇极殿(即奉天殿)的附属建筑也发生过火灾。
……”
朱及第列举着一次次触目惊心的火灾记录,最后总结道:“这么一看,大明在北京的这二百多年,真是没少跟火神打交道。皇宫屡建屡焚,耗费国力民财无数,也仿佛预示着这个王朝焦灼不安的命运。”
奉天殿前,朱元璋的脸色在听到“永乐十九年三大殿焚毁”时,就已经彻底沉了下来。随着后续一次次火灾被提及,他的眉头越锁越紧,放在御座扶手上的拳头也不自觉地握紧。
他突然想起了很久以前,自己曾与人讨论国号与五行时的一段戏言。当时他曾半开玩笑地说过,“明”字属火,光芒万丈,却也燥烈易焚,并非万年长治之象。他甚至戏谑地对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说过:“老四,你这性子也跟火似的,躁急!若你将来坐了江山,怕不是得叫个带水字的国号来压一压,比如……‘清’?”
这原本只是一句无心的玩笑,是父亲对性格刚猛的儿子的一种调侃。可此时此刻,当天幕上一次次提及大明国都与火的“孽缘”,当那句“后金将来就叫清”的话语再次在脑海中回响时,朱元璋只觉得一股寒意猛地从心底窜起,瞬间席卷全身!
火德的大明……水德的清……
迁都北京后屡遭火厄……崛起于东北水滨的后金改名为清……
自己当年一句无心的戏言……后世竟然……竟然……
这难道真的是天意?!
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兴替轮回?!
他朱元璋驱逐蒙元,恢复中华,创立大明,自以为开创了万世基业!可这国号,这命运,难道从一开始就埋下了被“水”克制的谶语?
朱元璋缓缓抬起头,望向深邃的夜空,目光仿佛要穿透时空,看到那遥远的未来。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那双曾经洞察一切、自信无比的眼睛里,此刻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惊悸。
朱标站在一旁,敏锐地感觉到了父皇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异常低沉和冰冷的气息,他担忧地低唤了一声:“父皇?”
朱元璋没有回应,依旧沉默地望着天空。奉天殿前,文武百官也感受到了这股不寻常的压抑,纷纷屏息垂首,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只有天幕中朱及第的声音还在继续,讲述着火灾与王朝气运的关联,但此刻听在朱元璋耳中,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印证着那个让他遍体生寒的“天意”。
良久,朱元璋才用一种极其低沉、几乎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喃喃道:
“火……水……明……清……难道,真是天意如此?咱的大明……竟真的逃不过这五行生克之数?”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