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画面聚焦于动荡的宁远城。面对汹汹兵变,刚刚立下“五年平辽”军令状的袁崇焕,展现出了与他书生出身不符的果决与狠辣。
“袁崇焕深知,兵变如同燎原之火,若不迅速扑灭,不仅‘五年平辽’成为笑谈,整个辽东防线都可能瞬间崩盘。”朱及第的语速加快,配合着画面中袁崇焕沉着冷静地调动亲信部队,分割、包围哗变士兵的场景。
“他没有丝毫犹豫,采取了最为直接也最为残酷的手段——镇压!”画面上出现明军内部厮杀的残酷景象,带头闹事的军官和士兵被迅速揪出、当场处决,血淋淋的人头被悬挂起来示众。袁崇焕本人则亲自出面,对参与哗变但情节较轻的士兵进行训诫安抚,承诺尽快解决欠饷问题。
“这一手‘萝卜加大棒’效果显着,”朱及第总结道,“在展示了铁血手腕,迅速稳定了秩序之后,袁崇焕赢得了短暂的时间窗口。宁远城的危机暂时解除了,但引发危机的根源——那要命的‘欠饷’问题,却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依旧高悬在他的头顶。”
兵变是压下去了,可钱从哪里来?袁崇焕比任何人都清楚,没有饷银,今天的镇压只是饮鸩止渴,明天就可能爆发更大规模的动乱。
“袁崇焕将目光投向了北京。”朱及第解释道,“他知道,靠辽东本地筹措或者指望空虚的国库,根本是痴人说梦。唯一的希望,就是皇帝的内帑——皇帝的私人小金库。”
画面上,袁崇焕的八百里加急奏疏送到了崇祯皇帝的御案前。奏疏里,他详细陈述了宁远兵变的严峻形势以及稳定军心的迫切性,核心请求就一个:请皇上速发内帑,以解燃眉之急!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无奈的请求,”朱及第分析道,“内帑属于皇帝的私产,与国库是分开的。向皇帝要私房钱来填补国家财政的窟窿,本身就说明了朝廷财政已经到了何等山穷水尽的地步。而且,这等于是在打户部和那些主张减免税收的东林党人的脸。”
平台之上,年轻的崇祯皇帝看着袁崇焕的奏疏,眉头紧锁。他登基不久,内帑虽有些积累(主要是天启朝留下的以及魏忠贤抄家所得),但在他心中,这是应对真正紧急情况的储备,甚至是他的私产。
“他才刚刚给予袁崇焕前所未有的信任和期待,‘五年平辽’的蓝图还在耳边回响。”朱及第描绘着崇祯复杂的心理活动,“可这宏伟计划的第一步还没迈出去,袁崇焕非但没有立刻带来捷报,反而先惹出了兵变,现在更是伸手向他要钱,还是要动他的内帑!”
画面中,崇祯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悦和肉痛。他理想中的剧本,应该是袁崇焕一上任就妙手回春,节节胜利,不断带来好消息,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麻烦不断,还需要他自掏腰包去填坑。
“然而,崇祯也明白宁远的重要性。”朱及第继续道,“如果宁远因为欠饷而真的乱了甚至丢了,那他这个新君的脸面、威望,乃至大明的江山,都将遭受毁灭性打击。权衡利弊之下,他最终还是咬着牙,批准从内库中拨发饷银,火速运往宁远。”
圣旨下达,危机暂时缓解。但崇祯心中,那颗不满的种子已经悄然种下。他看着袁崇焕谢恩的奏疏,心里或许在嘀咕:“朕对你寄予厚望,倾力支持,你可莫要辜负了朕……这‘五年平辽’,才刚刚开始,便让朕动用了内帑,往后……”
弹幕上观众看得分明:
【崇祯这是心疼钱了!】
【这才哪到哪啊,以后要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袁崇焕也是没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感觉崇祯的信任开始打折了……】
天幕下的朱元璋,看到这里,不由得重重叹了口气。
“蠢材!”他骂道,不知是在骂袁崇焕办事不力惹出麻烦,还是在骂崇祯心疼那小钱,“为君者,当知轻重缓急!边军不稳,江山倾覆在即,些许内帑算得了什么?若能稳住军心,换来辽东安宁,便是耗光内帑也值得!如此斤斤计较,岂是帝王气度?!”
他仿佛已经看到,这对君臣之间,因为“钱”的问题,那道最初的裂痕正在不断扩大。而帝国的命运,也在这细微的嫌隙中,加速滑向未知的深渊。
天幕上,关于袁崇焕请求内帑引发的微妙君臣关系,引发了网友们更深层次的探讨。一条被顶到前列的长篇评论,其观点之犀利,让所有人都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这位ID为“帝王心术观察者”的网友写道:
“UP主,各位,我们必须要理解崇祯皇帝朱由检此刻的心理。他是一个政治上的‘小白’,骤然被推上至尊之位,周围是看似忠诚实则心思各异的臣子。他内心深处最恐惧的,就是被欺骗,被蒙蔽!他渴望掌控,渴望证明自己,所以才会对袁崇焕‘五年平辽’的承诺给予如此炽热的信任。”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网友继续分析,“袁崇焕上任伊始,非但没有立刻带来胜利的曙光,反而先捅出了‘兵变’这个篓子,这已经让追求‘完美开局’的崇祯心生不悦。紧接着,袁崇焕就伸手要钱,要的还是皇帝自己的内帑!这在崇祯看来,像什么?像不像一个夸下海口的人,刚起步就露了怯,开始找各种理由和困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