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及第关于袁崇焕之死导致明末军事秩序崩塌的论断,并未让所有网友信服,几条角度刁钻的评论被顶了上来,仿佛要将这历史的悲剧撕扯得更加支离破碎。
“有网友提出异议,”朱及第念出评论,“UP主,你说朝廷彻底失去对军队的控制,是否过于绝对?袁崇焕死后,在老臣孙承宗的统筹指挥下,明军确实发动了反击,陆续收复了永平、迁安、滦州等被后金占据的畿辅城池,将皇太极的势力重新逐出了长城!这说明,关内的明军,在有效的指挥下,仍然保有一定的战斗力,并非全然不堪一击。”
这条评论引来不少附和:
【对啊,孙承宗还是稳的!】
【说明大明底蕴还在,就是被崇祯瞎操作败光了。】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朱及第点了点头:“这位网友说的也是事实。孙承宗凭借其威望和能力,确实在短期内稳定了局势,收复了失地。这证明大明这台庞大的机器,在某些零件的强力驱动下,还能勉强运转。但是——”
他话锋一转,“这只是帝国灭亡前的‘回光返照’。孙承宗年事已高,这样的老成谋国之臣在崇祯朝已是凤毛麟角,且他不久后也因党争和谗言去职。更重要的是,这种局部的、暂时的胜利,无法扭转整个战略态势的糜烂和军队体系的崩坏。”
紧接着,另一条评论将视角拉得更远:
“还有网友指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后金这次入口,固然给北直隶造成了巨大破坏,人口锐减,生灵涂炭。但客观上,它也‘帮助’明朝清理了一批盘根错节的地方豪强和卫所军户,空出了大量土地。朝廷利用这些无主之地,重新募兵练兵,竟然真的又练出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部队——就是以吴襄、吴三桂父子为核心的‘关宁铁骑’的分支。”
画面上出现了吴襄、吴三桂父子的形象,以及他们在山海关内外整军备战的场景。
“更讽刺的是,”朱及第顺着这个思路说道,“正是靠着这支在废墟上重建的军队,以及祖大寿等人依旧(哪怕是出于自保)坚守的锦州,在袁崇焕死后,竟然又硬生生顶住了清军(此时后金已改国号为清)长达十多年的进攻!直到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中枢覆灭,清军都未能从正面突破这条防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大明自己培养(或者说被迫催生)的军阀,守护了它最后的体面,虽然这体面最终也化为泡影。”
然而,最尖锐、最让朱元璋如坐针毡的评论,紧接着出现了。
那位网友直接刨根问底,将矛头指向了帝国的根基:
“UP主,讨论明末军队为什么不堪用,为什么只能靠将领家丁,为什么卫所制度形同虚设,你们怎么就不敢往根子上说呢?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卫所制,号称‘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听着很美好是吧?可这制度在明宣宗时期就开始腐化,到万历年间已经烂透了!士兵沦为军官的农奴,屯田被侵占,军户大量逃亡,所谓的‘卫所兵’早就没有战斗力了!朝廷打仗,只能依赖将领私下蓄养的少数‘家丁’作为核心骨干,李成梁在辽东能尾大不掉,就是这个原因!”
这条评论已经让朱元璋脸色发青,但接下来的话,更是如同毒刺,直戳他的心窝:
“而导致卫所制度彻底崩溃、土地兼并到了无可挽回地步的最大元凶之一,就是老朱他自己定下的宗室制度!尤其是像晋王朱棡这一支,到了明末,子孙繁衍高达三四万人!北方原本属于卫所的大量屯田,早就被这些王爷、郡王、镇国将军们通过各种手段巧取豪夺,变成了他们的王庄、私产!国家养兵的根基都被自家人掏空了,你还指望军队能打仗?这亡国的苦果,朱元璋在制定那套‘龙子龙孙永享富贵’的规矩时,就已经种下了!”
“轰——!”
这番话,如同九天惊雷,在奉天殿前炸响!却没有任何声音,只有死一般的寂静,和无数道或惊骇、或恍然、或不敢置信的目光,偷偷瞟向龙椅上的朱元璋。
朱元璋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被一个又一个无形的耳光狠狠抽打!
卫所制度……是他毕生的心血之一,是他引以为傲的建军之策!宗室制度……是他希望朱家子孙永享安宁的慈父之心!
可现在,从天幕、从后世之人口中,这两项他视若圭臬的制度,竟然成了导致大明军队崩溃、国力衰微的罪魁祸首?!尤其是宗室……他的子孙,他寄予厚望、给予厚禄的龙子龙孙,竟然成了啃食帝国根基最大的蛀虫?!
朱元璋的脸色从铁青转为煞白,他的手死死抓着龙椅的扶手,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他没有咆哮,没有怒骂,只是死死地盯着天幕,那眼神中充满了被戳中最痛处的惊怒,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对于制度缺陷的恐惧。
朱标、朱棣还有朱棡这个当事人更是吓得魂飞魄散,连忙低下头,不敢去看父皇的脸色。徐达、李善长等重臣也是心中巨震,他们早已看出藩王和卫所的一些弊端,却从未敢如此直接、如此尖锐地向皇帝指出,更没想到其后果竟是如此毁灭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