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咱……”他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天幕,想要怒骂那个不肖子孙朱存枢,却又觉得骂这种废物简直是浪费力气,最终只能化为一声包含无尽愤怒、失望和屈辱的咆哮,“——丢尽了咱的脸!!!”
徐达、李善长等人噤若寒蝉。他们能感受到朱元璋那几乎要焚毁一切的怒火。这怒火,既是对亡国子孙的恨铁不成钢,或许,也夹杂着一丝对自己所定藩王制度最终酿成如此苦果的,不愿承认的懊悔与无力。
天幕上,关于末代秦王朱存枢个人命运的讨论刚落幕,更多关于秦王府庞大分支和惊人财富的细节,就被“无所不能”的网友们扒了出来。
“网友【今天也要加油鸭】:光说秦王本人哪够啊!老朱家在西安经营两百多年,开枝散叶,那些什么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得有多少家?那才是真正的财富天团!”
“网友【数学是我一生之敌】:楼上正解!光靠亲王俸禄哪能那么富?关键是土地、商铺、还有各种灰色收入!整个陕西的好田,怕是有不少都姓朱了!”
朱及第看着滚滚而来的弹幕,顺势引导:“看来老铁们都是懂行的!没错,一个亲王府,绝不仅仅是亲王本人那么简单。它是一个以亲王为核心,包含无数郡王、镇国、辅国等各级宗室,以及依附于他们的官吏、仆役、佃户的庞大利益集团。他们通过俸禄、赏赐,尤其是土地兼并,在两百多年里积累了堪称恐怖的财富。”
弹幕开始变成了大型“财富挖掘”现场,网友们用着各种看似不着调的ID,曝出一个个具体细节:
“网友【碳水教父】:我记得看过资料,李自成光从秦王府库里抄出的白银,就有黄金十六万两,白银好几百万两!这还不算那些古玩字画,奇珍异宝!”
“网友【拖延症冠军】:还有粮食!秦王府的粮仓里堆满了陈年老粮,都发霉了!外面老百姓饿得人吃人,他们宁肯烂在库里也不肯拿出来!”
“网友【只想退休】:那些分支郡王府也没好到哪里去!什么永寿王府、保安王府……一个个都是土财主,闯军一来,挨个抄家,跟捡钱一样!”
“网友【吃瓜前线记者】:补充一个!听说秦王府在西安城里和周边各县有上千间铺面,这些都是日进斗金的产业,全便宜李自成了!”
“网友【发呆业务爱好者】:还有土地!秦王府一系的庄田、王庄,遍布关中,李自成把这些地一分,‘均田’的口号立马就响亮了,不知道多少农民因此跟着他走!”
朱及第看着这些补充,总结道:“感谢老铁们提供的这些生动细节!我们可以想象,当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打开秦王府以及其分支郡王府、将军府的一座座库房、粮仓、地窖时,那是怎样一番景象!金银堆积如山,绸缎霉烂,粮食腐朽,与他们治下百姓的赤贫形成了地狱般的反差。”
他语气变得深沉:“这两百多年的积累,与其说是财富,不如说是民脂民膏凝固成的罪恶纪念碑。它没有成为巩固大明江山的基石,反而在王朝末日,成为了催命符和起义军的巨大补给包。秦王府一系的覆灭和财富被抄没,清晰地表明了一个道理:当一个统治阶层过度贪婪,将社会绝大部分财富攫取到自己手中,却又无法提供基本的秩序和公正时,这些财富就如同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宫殿,看似坚固,实则只需一次剧烈的社会动荡,便会连本带利地被彻底清算、重新分配。”
“李自成,就是这个执行清算和分配的人。秦王府及其分支两百多年的‘积累’,在短短时间内,就如滔滔洪水般涌入了大顺军的府库,成为了李自成继续北上、最终推翻明朝的重要资本之一。”
奉天殿前,朱元璋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难看来形容了,那是一种混合了震怒、羞耻和某种隐隐预见的铁青色。他听着后世之人用近乎调侃的语气,描述着他子孙后代如何像肥猪一样被养肥,然后被拖出去宰杀,家产被瓜分一空。
“好……好得很啊!”朱元璋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声音低沉得可怕,“咱让他们就藩,是让他们镇守四方,保咱朱家江山永固!他们倒好……他们把封地当成了猪圈,把自己养成了肥猪!最后连人带圈,都给了仇寇!真是……真是咱的好儿孙!!”
最后的“好儿孙”三个字,他几乎是咆哮出来的,带着无尽的讽刺和绝望。他仿佛已经看到,不仅仅是秦王,他分封出去的那些儿子们建立的各个王府,都在沿着同样的轨迹,一步步走向那财富堆积的坟墓。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