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板上人头攒动,直播的、拍照的、晒太阳的,简直比赶集还热闹。朱及第和几位室友被人潮挤得有些头晕。
“好家伙,这哪是看海啊,这是来看人山人海了。”网名“碳水教父”的室友擦了擦额角并不存在的汗。
“叶赫那拉大贝勒”灵机一动,提议道:“兄弟们,咱别在这儿凑热闹了!现在人都堆在甲板上,餐厅肯定空!咱们先去探探路,看看有啥好吃的,顺便把午饭解决了,怎么样?”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全员赞同。于是,一行人逆着人流,重新回到了船舱内部。
跟随朱及第的镜头,洪武时空的众人再次见识了邮轮内部的模样。明亮的灯光(他们已知是电灯)将宽阔的走廊照得如同白昼,脚下是柔软厚实的红色地毯,墙壁光洁,装饰着现代风格的画作。走廊宽敞得足以容纳四五人并行。
这景象看在航海侯张赫眼里,简直是暴殄天物。他捶胸顿足,对着身旁的同僚痛心疾首:“奢靡!太奢靡了!如此宽阔的廊道,若是拆了那无用的装饰,换成三层甚至四层的通铺,至少能再塞下两千精兵!这……这哪是船,这分明是个移动的堡垒,却被如此糟蹋!” 他满脑子都是如何最大化运兵能力,对这舒适度的追求完全无法理解。
穿过迷宫般的走廊,一行人终于来到了位于船中部的自助餐厅。一进门,就连早有心理准备的朱及第等人,也被眼前的景象微微震撼了一下。
餐厅极其宽敞,灯火通明,摆放着数十张整洁的餐桌。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排排长长的、琳琅满目的餐台。餐台上摆放着数不清的各式菜肴,在保温灯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和香气。
正如大贝勒所料,因为是航行初期,大部分游客还在甲板上,餐厅里人并不多,正好方便他们仔细探索。
镜头扫过餐台:堆积如山的、颜色各异的大虾;撬开一半露出肥美蚝肉的巨大生蚝;裹着面包屑炸得金黄酥脆的鱼排;还在微微跳动的新鲜刺身拼盘;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贝类或清蒸或辣炒;以及成排的、已经切好片的烟熏三文鱼……
“乖乖……这海鲜也太多了吧!”“碳水教父”眼睛都直了,下意识地咽了口口水。
除了海鲜,还有各式烤肉、披萨、意面、炒饭、琳琅满目的沙拉、水果和精致的小蛋糕。
“老铁们,看到了吗?自助餐!”朱及第拿起一个洁白的空餐盘,解释道,“看见什么想吃的,自己拿,吃多少拿多少,只要不浪费,管饱!这简直就是吃货的天堂!”
天幕下,李善长看着那井然有序、任人自取的自助餐台,以及人们按需取食的场景,不禁捻须点头,对身旁的宋濂感慨道:“宋先生,你看后世这‘自助’之法,倒颇有几分古风,却又更为高效。”
他分析道:“相较于我等宴席,菜肴层层叠叠,许多还未动筷便已撤下,最终大多浪费。或是乡间流水席,看似热闹,实则杯盘狼藉,耗费亦巨。此法,宾客各取所好,量力而行,厨司按需补充,省却了多少人力物力,又避免了无谓的靡费!若用于军前、赈济,或是大工役之时,当有奇效啊!”
宋濂也微微颔首,他更看重的是其中体现的某种“秩序”:“人人依次取食,不争不抢,可见后世教化,于细微处亦见功夫。”
朱元璋听着臣子的议论,看着天幕中那食物极大丰富的景象,心中亦是复杂。他既羡慕那物质的丰饶,又对那“无需跪接、自取自用”的平等姿态感到一丝不适。但李善长关于效率与节俭的说法,确实说到了他心坎里,让他不禁开始思索,这种模式是否能在某些方面借鉴。
就在这时,朱及第已经夹起一只比他手掌还长的芝士焗龙虾尾,得意地对着镜头展示:“兄弟们,我先替大家尝尝这玩意儿回本!走起!” 美食的探索,正式开始了。
朱及第四人风卷残云般享用了一顿丰盛的海鲜自助,个个吃得心满意足。看着餐盘中最后的虾壳蟹腿,“碳水教父”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满足地叹了口气:“值了,就这一顿,感觉船票钱就回来一小半了。”
“叶赫那拉大贝勒”剔着牙,笑道:“这才哪到哪,几十天呢,咱得慢慢吃回来。”
因为餐厅人还不多,环境相对安静,几人便决定再多坐一会儿,顺便各自进行一下直播互动。朱及第调整好手机支架,对着镜头说道:“老铁们,吃饱喝足,咱们来点精神食粮。趁着这个机会,跟大家聊聊咱们这次航行的灵魂人物之一——三宝太监,郑和。”
“说起郑和,很多人知道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但未必清楚他早年的经历。”朱及第的声音在安静的餐厅里显得格外清晰,“郑和,原来并不姓郑,他本姓马,名和,小名三保。他是云南昆阳人,回族。”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关键信息:“他的人生转折点,发生在明朝洪武十五年。那一年,明朝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率领大军,远征云南,目标是消灭盘踞在那里的北元残余势力——梁王把匝剌瓦尔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